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改善农村地区能源普遍服务质量

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作者:记者 王俊  2017-05-02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宏图面前,农村地区的用能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缺少工业,农村地区用能总量远比城市地区小,占比仅为20%,但其带来的污染排放占比却接近50%。有些农村地区,还亟须改善能源普遍服务较差的状况。


  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这也正是补齐农村发展新动能能源短板的主要路径。


  推进能源普遍服务


  扩大电力、燃气、清洁型煤供给


  我国刚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这是实施能源普遍服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但现实情况是,能源系统必须更进一步,做到更好。


  “许多农村地区停电多、电压低是常态,还缺乏动力电,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张哲告诉记者。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加工、旅游、现代化种植养殖等各种产业较快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凸显。这些都对电力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4月下旬在河南、安徽采访时就发现,当地农村用电量增速超出城镇不少,许多农村居民都在用电做饭、炒菜、烧水,冬季还会用电取暖。而以往,薪柴、蜂窝煤才是他们的首选。


  记者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了解到,2016年,河南所有县供电公司售电量达102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8%,比省公司整体售电量增幅高出2.91个百分点。


  旺盛的用电需求意味着,必须保障对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确保农村居民用上可靠电、稳定电。


  2016年3月,国务院决定部署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此后不久,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即宣告正式启动这一工程。


  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加快贫困地区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也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目前,各地动力电正加速进乡村。


  再看燃气和清洁型煤,这二者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应用程度都还不高。


  中国人民大学去年发布的《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液化气、管道天然气所占比重只有13.5%、0.6%。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能用上管道天然气的乡村都还相当稀罕。清洁型煤尚处于推广阶段,质量不高的普通散煤仍是北方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张哲表示,“要补齐农村能源短板,解决这两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喜的是,综观各省能源、环保“十三五”规划,推广燃气、清洁型煤都已赫然在列。


  扩大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范围


  在过去,薪柴、煤炭是农村的主力能源,污染大不说,对植被也有破坏,直到现代能源崛起后,柴火灶和煤炉子才在部分地区退出舞台。这其中,小水电和沼气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替代作用。


  据水利部门统计,到2016年底,全国小水电装机超过7700万千瓦。由于资源开发率逐年走高、电力供应宽松,以及出于环保方面的考量,小水电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十二五”我国累计新增小水电装机1400万千瓦,这一规模在“十三五”将缩减至500万千瓦。


  针对存量小水电,我国将继续实施增容改造,确保其绿色、高效发展。


  沼气是农村地区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十几年来,中央已先后投入300多亿元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全国农村沼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截至2015年,全国沼气年生产能力达到158亿立方米,约为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5%。


  “我省户用沼气规模达600多万户,位居全国第一。”国网四川省巴中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刘柄宏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户和生态环境都从沼气工程中,切实得到了好处。”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沼气原有的发展模式在许多农村地区遭遇了困境。


  “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我们这里沼气池建得虽多,但利用率较低。很多村民建好沼气池没多久,就外出打工了,一年只回家一趟,沼气池自然就成了摆设。”刘柄宏说。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2015年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要突出重点,主要用于支持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试点。《规划》也要求,显着提高沼气规模化水平。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沼气总产量达到207亿立方米,户用沼气达到4304万户;新建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72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3150个;农村沼气消费受益人口达到2.3亿以上。


  相较于小水电和沼气,光伏发电、地热、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只能算是刚兴起,普及程度不高。但是在光伏扶贫、《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推动下,这些新型能源利用方式必将在农村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补短板还需多途径共同发力


  无论是加强农村地区电力、燃气、清洁型煤供应,还是发展新能源,都是站在供给侧的角度补短板。要完全解决问题,这还不够,需多途径共同发力。


  习俗方面,让农村居民改变沿袭几千年的用能方式,短时间内接受清洁用能的理念,难度很大。比如在许多山区,使用木炭取暖的成本要高于电采暖,但人们就是习惯于冬季烧木炭。


  文化方面,农村居民相对保守,对新事物的欲望不强烈。非利益相关下,农村居民往往缺乏了解光伏、地热、清洁型煤、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兴趣,更莫提去尝试。


  开支方面,相当大一部分农村居民收入较低,使用商品能源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一笔额外的开支。这笔开支的多与少,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接受清洁能源。


  此外,农村能源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个阻碍。换句话说,即“建了管不了,建了没钱管,建多了管不过来”,沼气可谓是这方面的典型。


  显然,文化和习俗上的问题,除了“交给时间”去解决外,也需靠宣传、教育、示范去主动化解。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开支这一问题,与清洁能源的经济性直接挂钩。因而薪柴、煤炭的替代品,在价格上必须具备一定竞争力。


  “对生产和使用新能源、清洁型煤、生物质成型燃料、节能环保炉具等,进行财政补贴,可有效降低农村居民清洁用能的成本,增强其清洁用能的意愿。”张哲告诉记者,“至于农村能源服务体系,也需健全起来,解决好农村居民清洁用能的后顾之忧。”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电力报

标签:农村地区,能源普遍服务,服务质量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