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浙江电力:口述电力历史 铭刻光明记忆(图文)

——国网浙江电力“浙电记忆”档案展小记

作者:通讯员 黄琳 刘艳珂  2019-06-14

  1896年,位于浙江杭州拱宸桥如意里的杭州世经缫丝厂的创始人丁丙为工厂购买了自备发电机,为缫丝机提供动力,并发电照明。1896年,成为浙江有电元年。


  今年是浙江有电123年,在这百余年有电历史中,一代代浙江电力人如弄潮儿劈波斩浪、勇立潮头,在电力史上书写了璀璨夺目的篇章。


  5月28日—6月11日,“浙电记忆”档案展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本部大楼举行。档案展由“风云旧事”“光辉岁月”“峥嵘可鉴”三部分组成,内容来源于“浙电记忆”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活动成果。

1.jpg

2.jpg

3.jpg

  档案,反映一个企业的历史、一个行业的往事,是“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的重要依据。“浙电记忆”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活动主要是探访浙江电力史上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历史亲历者,以当事人口述的形式记录浙江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每位老人都是一个“活档案”


  2018年11月至今,“浙电记忆”口述历史档案采访团走访了浙江省11家市级供电公司、10家县级供电公司、6家直属单位,采访80周岁以上离退休人员55名,采集音视频资料逾万分钟。受访者,年龄最大的95岁,最“年轻”的也有81岁。

4.jpg

  受访老人是国网浙江电力的“活档案”。采访团成员在采访前期做足功课,准备好各个地方的电力志、大事记及相关资料书籍,了解受访者工作经历,挖掘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电力故事的前因后果。


  做完这些工作,采访团成员带着梳理好的采访提纲和问题初步采访受访者,为正式采集做好铺垫。在正式采集中,本着自然客观的态度和方法,他们不对原始口述资料进行取舍、删除或更换。


  李慕芳正是年龄最大的受访老人,也是浙江省电力系统首批劳动模范之一。


  采访团成员初次见到李慕芳是在今年4月11日。95岁的老人安静地坐在朝南的房间内看报纸。令李慕芳最难忘的是他当年见到毛主席,而且他反复强调是三次。


  1948年,李慕芳初中毕业进入温州普华电气公司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普华电气公司改为公私合营,更名为温州电厂。“当时,发电出力不能达到最大,保险丝经常熔断引发停电,线损高达20%到30%,用电紧缺。”李慕芳说。


  为提高发电量,李慕芳夜以继日地思考、实践,最终解决发电出力不足的问题,还解决了保险丝熔断造成停电的问题。温州电厂当年发电量从700万千瓦时提高到了900万千瓦时。


  一名普通工人连续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让李慕芳获得了诸多荣誉。1956年,31岁的李慕芳被评为“全国电力工业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生产者”。因工作突出,他曾三次见到毛主席。


  采访中,李慕芳说他特别想看看现在的电网发展成什么样了,想去变电站实地看一下。采访团精心准备后,实现了老人的心愿。


  他们是历史记录者,也是创造者


  英国国家口述资料档案馆长罗贝亚·津贴先生有一句名言:“一个睿智老人的死亡带走的是一部历史。”口述历史可以让历史以声音和影像的形式留存下来。

5.jpg

  “浙电记忆”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活动可以说是一场史料抢救的过程。活动前,国网浙江电力联系了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和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专门培训了口述历史档案的采集者。


  培训期间,采访团确定了采访的时间、计划和人物。其中一位便是原丽水电业局总工程师应巧娜。


  应巧娜出生于1940年2月14日,196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攻读发配电专业,1981年调入丽水电业局。她做过项目施工、电网设计、变电运维等工作,后来从事电网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见证了丽水电力的创业、发展和壮大。


  1984年8月,丽水电网首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紧丽金输变电工程开始建设,新建220千伏输电线路2条,全长125.38千米,220千伏丽水变电所1座。应巧娜自1985年11月28日被聘为丽水电业局副总工程师分管生产技术工作后,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接手220千伏紧丽金输变电工程的生产准备工作。在工程启动试运行时,应巧娜担任现场启动总指挥。


  回忆当时的情景,应巧娜很激动。“当总指挥很有压力,毕竟220千伏设备在丽水是第一次使用,试运行能否顺利,我也心中没底。好在我们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应巧娜说,“启动即紧张又辛苦,连续2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启动成功那刻,我差点流泪。我是为丽水电网升级后变得更加安全可靠而骄傲。”


  讲述一段历史,铸造一个品牌


  国网浙江电力在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活动中对采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


  口述历史的采集看似碎片化,但每个个体的经历都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息息相关。口述历史不仅见证了电力的发展进程,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曾供职于宁波鄞县电力公司的徐彬,组织力量编纂出第一部反映鄞县电力发展的《鄞县电力工业志》。让徐彬最难忘的便是他创新设立电管站的经历。


  1978年,徐彬提出在鄞县的邱隘和莫枝先搞试点建立电管站,按属地管理低压用电,并由乡里拨出款项专款专用管理农电,效果良好。1984年起,鄞县电力公司在各区各乡镇都设了电管站,并于1985年成立农电总站统一管理电管站,统一领导全县各级农电组织,稳定了电管人员。1988年年底,鄞县已形成县、区、乡、村四级电管网络,农村用电有了规范的系统化的管理。


  鄞县电管站模式成为改革的“先行者”。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农电司司长两次来鄞县参观考察,并在全国推广电管站管理模式。鄞县电力公司在1981年至1988年连续被评为省、市农村安全用电百日无事故竞赛先进单位,并获省、市电业局颁发的“五连冠”奖杯。这个阶段,恰恰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鄞县电力公司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见证。


  “浙电记忆”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国网浙江电力馆藏档案,也是聚焦重大主题、讲好品牌故事、进行高端传播的优秀素材,把引人回忆的历史故事变成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把历史传承的企业文化变成鲜活生动的企业品牌形象。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凤凰网

标签:浙江电力,浙电记忆,档案展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