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江西电力:铺就赣南老区群众致富路(图文)

作者:张明明 彭海燕 许永超  2017-01-12

1.jpg

供电员工冒高温开展农网改造施工。 樊湘琴 摄

2.jpg


供电员工帮农户检查屋顶光伏设备。王勇 摄


  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江西赣南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近年来,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全面推动国家电网“阳光扶贫行动”落地,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破解省际偏远山区供电难问题,主动服务光伏项目并网,在赣南大地打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


  电力足服务好 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不用愁


  “通了三相电,我们的‘九重皮’名气一定会越来越大!你们送来的这份腊八礼最实惠。”1月5日,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小河洞自然村“动力电”改造工程完工,正式送电,村民小组组长张顶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至此,赣南老区最后的27个偏远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动力电”,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这是国网江西电力助力老区扶贫脱困的一项实际行动。


  小河洞自然村地处偏远山区,是当地传统美食“九重皮”生产之乡。随着该村通上动力电,当地靠人工推磨打浆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为村民依托加工产业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江西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而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电力支撑。


  村村通“动力电”正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实施国家电网“阳光扶贫行动”的三大工程之一。


  “2016年全面实行村村通‘动力电’,为农村特色产业加油助力。”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这是继“户户通电”、低电压治理等民心工程之后,国网江西电力向社会做出的又一份庄重承诺。


  从2016年4月份起,一支支头戴安全帽、身穿“红马甲”的电力施工队跋涉在绵延的崇山峻岭,穿梭于广袤的田间地头。他们抬杆、立杆、架线……农网改造、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


  充足的电力保障,让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没有了后顾之忧。


  位于瑞金市西北远郊的沙洲坝镇洁源村,此前受电压低影响,农业产业园只能采取滴灌,产业种植规模始终徘徊在200亩左右。针对蔬菜基地供电线径小、供电半径长,离电源点远等问题,瑞金供电公司对沙洲坝区域电网实行改造升级,将线路延伸至大棚基地,满足了种植户的用电需求。如今,产业园已实行喷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已达千余亩。


  “我种了8亩大棚蔬菜,按照当前行情,春节前赚4万块钱不成问题!”1月10日,望着自家大棚里长势良好的无公害蔬菜,洁源村村民欧阳晋笑着说。


  打破省界互联互通 山区农户用上“小康电”


  2016年12月23日,在江西石城县和福建宁化县交界的横江镇小菇村吉石里村小组,热闹的鞭炮声、欢呼声打破了偏僻山村往日的宁静。


  对于居住在这里的243户村民来说,当天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一天,跨越江西、福建两省的首条10千伏互联线路正式合环成功送电,标志着江西、福建两省首次实现交界区域配电网互联互通互供。


  和村民一样高兴的还有石城县供电公司员工朱祖亮,他已经为小菇村服务15年了。由于地处偏僻,加上山区地形复杂,这里离电源点较远,电能质量不稳定,村民只能烧柴做饭。在农网改造中,单纯依靠大电网延伸来提高末端供电质量依然很困难。


  “这些年,我最怕的是大家一碰面就向我抱怨电饭煲煮不熟饭、灯泡忽明忽暗。还有,就是每逢天气不好,我要整天骑着摩托车火急火燎地四处抢修。”朱祖亮回忆着以前的经历。


  偏远山区老百姓用电难,成为电网人的牵挂。


  2015年年初,针对赣闽两省革命老区局部交界区域农村配电网薄弱问题,国网江西电力与国网福建电力积极蹉商,提出了打破省界、打通省际配电网互联通道的设想。


  “依靠各省电网单方面投入,增加变电站布点、延伸终端配电网,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当前已经凸显的供电瓶颈引发的各类服务问题。而通过加强福建与江西相邻县市配电网间的联络,实现双电源供电,大大提高了两省相邻县市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又能避免电网建设重复投资,是一个多赢的战略之举。”国网江西电力发展策划部负责人表示。


  在基于优化电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的共同愿景下,赣闽电力迅速达成共识,并推动方案变为现实。经过双方一年多的努力,江西石城县供电公司与福建宁化县供电公司依据两地实际负荷及用电需求,各自架设完成一条10千伏线路,将两县的10千伏线路对接,实现“手拉手”双回路环网供电。


  这条线路总长24.94公里,共架设电杆372基,16个行政村的上万户村民从此用上了“小康电”。


  “以前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大家见到我都夸供电服务好。”朱祖亮介绍。


  光伏发电遍地开花
 贫困户挣到“阳光收入”


  “750度,比上个月多了100多度电,又赚了好几百。”2016年12月31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于都县罗坳镇大桥古嶂移民新村村民罗志道抄下了当月的电量,很快算出了收入。


  “日头(太阳)蛮好,每天能发20多度电。”罗志道说,自己怎么也没想到,穷了大半辈了,现在苦尽甘来,通过“卖电”,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赚钱。


  两年前,罗志道还住在古嶂村的深山里。于都县山势复杂,山体滑波、下沉等灾害频发,每年的人员财产损失都很大。为了让村民走出大山,当地政府启动建设移民新区。2015年1月,古嶂片区6个村小组133户村民整体迁出深山,搬入移民新村的新居。


  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基本解决了贫困户“有房住”,如何让贫困户“有钱花”?于都县利用移民住户的房屋坡顶资源,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新路。于都县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光伏开发,为村民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服务,让光伏扶贫项目早受理、早落地、早并网。


  2015年6月,罗志道成为该村第一批光伏发电设备的安装者。


  罗志道有一个专门记录电量和收入的小本子,上面的数字密密麻麻。“以前用电要花钱,现在好啦,自家发电自己用,富余的电还能卖,一年能赚6000多块钱,比我在外地打工赚的还多。”罗志道笑着说。


  江西是光伏产业大省。该省因势利导,大力推动光伏产业扶贫,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重点在赣南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把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按户均不超过5千瓦的标准,以户用电站和村级电站为主要形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光伏扶贫,离不开周到的供电服务。面对快速增长的分布式光伏并网需求,国网江西电力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在并网服务、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全额收购可上网电量、及时结算电费和转拨国家补贴资金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确保扶贫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光伏扶贫项目让革命老区群众挣到了“阳光收入”。据粗略统计,2016年,赣南地区并网居民屋顶光伏电站容量达72.29兆瓦,用户总数8182户,每户年均增收4000~5000元。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亮报

标签:江西电力,赣南老区,群众,致富路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