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安徽电力:电网助力江淮两岸共潮生

——国网安徽电力70年电网建设发展掠影

作者:祝捷  2019-09-12

  8月27日,气温38摄氏度。安徽安庆望江县九龙村村民徐万松家中的空调呼呼地吹着凉风,一家人围着餐桌边吃西瓜边聊天。“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这日子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啊,你们算是生在了好时代。”徐万松感慨地对孙子说。


  时光穿过历史风云。1898年,在皖江上游的重要口岸老省府安庆城,安徽巡抚邓华熊引进安装了两台由蒸汽机带动的50千瓦单项交流发电机,由此揭开了安徽发用电篇章。


  在121年有电的历史中,安徽电力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电力发展处于停顿甚至倒退的状态。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安徽为中国电力发展树立了多座丰碑,特别在改革开放之后,安徽更是有多项电力工程被载入中国电力发展史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电网完成了“四纵三横”500千伏环网的构建。坚强、智能的电力保障,正助力江淮大地融入新时代发展浪潮。


  水火电并举安徽树起中国电力发展丰碑


  5月18日,位于安庆潜山的500千伏余桥变电站投产运行,这是安徽电网第30座500千伏变电站,第10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全站采用智能站“三型两网模式”,它将满足安徽西南部用电负荷增长需求。


  与此同时,位于六安的500千伏金寨变线路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紧张地进行着放线工作。该工程将于2019年11月投运,它不仅能提高金寨地区与安徽省500千伏主网的交换能力,还能满足安徽能源基地的新能源输出需求。


  “500千伏”“智能”“新能源”这些事物在如今司空见惯,但对于曾经的安徽电网来说却是不敢想象。


  1949年,安徽全省各地均为孤立供电的地方小电网,输电最高电压为22千伏,线路总长43千米,全省年发电量0.24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0.68千瓦时。


  1950年7月,淮河流域安徽段发生严重水灾,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根据号召,国家制定了“防洪、发电”的治淮方略。


  1952~1954年,在六安霍山县佛子岭水电站建设现场,18000名建设人员靠人拉肩扛,在淮河支流淠河东源建造出亚洲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水库,与水库同时建造的2台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1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也投产发电,这是淮河流域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为中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1956年,一条35千伏线路从水电站出线,经六安至合肥螺丝岗变电所向省会合肥送电。次年,该线路升压至110千伏,这是安徽第一条以110千伏电压运行的输电线路。


  同年,在安徽淮南,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建成投运,这是中国电力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电力工业技术从此走上了依靠自己力量迅速发展的道路,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围绕6000千瓦发电机组,再加上佛子岭水电工程,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安徽在皖中建成淮南、合肥、六安、蚌埠110千伏环网,实现水火电联网供电。


  1960年,国内首座220千伏跨江输电工程———皖中大跨在芜湖建成投运。大跨联通了皖南与皖北的电网,担负起安徽与华东电网的联络重任。


  至1978年,安徽省年发电量83.86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117千瓦时,分别是新中国成立时的347.3倍和172倍。这一年,淮北至蚌埠的输电线路建成,淮北与皖中220千伏联网,安徽省开始构筑220千伏主网架。


  到1995年,安徽省16个地市都拥有了220千伏变电站。合肥、马鞍山、芜湖、淮南等地已形成220千伏环网,全省共建成3座500千伏变电站。


  “单机甲中华”安徽30年建立华东电网“桥头堡”


  截至7月27日,位于安徽淮南和芜湖的两座1000千伏特高压站已分别累计向华东输送电量1309.66亿千瓦时和1244.29亿千瓦时。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安徽每年平均外送电力567万千瓦时,占上海年用电量的三分之一。“皖电东送”不仅填补了沪浙地区的电力缺口,还改写了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用电格局。


  安徽作为华东电网“桥头堡”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而这“桥头堡”的建立,安徽用了30年。


  1989年,国产第一台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淮南平圩发电厂投产。从而揭开了中国大型火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的新序幕。该工程大大缩短了中国电力工业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为中国电力工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不久,与60万千瓦机组相配套的华东第一条500千伏线路从淮南出发经500千伏荻港大跨越、芜湖500千伏繁昌变向上海输送电能。资料显示,仅1991到2000年的10年间,该线路向华东电网送电197.68亿千瓦时。


  那是中国电力最为紧张的10年,为保证华东电网的稳定运行,安徽电网克服自身困难,依旧向华东电网送电,这为之后的“皖电东送”埋下伏笔。


  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华东四省发改委、江浙沪三省电网公司等各方面人士齐聚安徽合肥,就“皖电东送”战略展开  实质性的研讨。


  “皖电东送”是指利用安徽淮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变输煤为输电,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这是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皖电东送”工程包括500千伏东、中、西通道;宣城至富阳、皖南至苏南两条省级联络通道;1000千伏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2006年8月28日,随着第一根导线从张力机上徐徐牵出,安徽电网500千伏中通道开工,之后,安徽电网进入一个密集建设期。


  2008年6月,安徽500千伏东、中、西通道建设全部完成。安徽电网送往华东电网500千伏联络线增至七回,输出能力由300万千瓦增至750万千瓦。安徽500千伏网架已然成型。


  2013年9月25日,“皖电东送”的重头戏,中国首条同塔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它的建成,表明安徽电网开始进入特高压交流大电网时代。


  时隔5年后,2018年11月26日,位于安徽宣城的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成功通电,安徽再次实现了电力事业上里程碑式的跨越。


  从1989年到2019年,是安徽电网发展最为快速的30年。截至2019年6月,安徽已拥有1座1100千伏换流站,2座1000千伏变电站,30座500千伏变电站,已形成两条特高压工程和“四纵三横”500千伏环网。安徽电网开始由“纵向式、外送型”向“网格式、枢纽型”网架转变。


  70年,安徽电网进无止境、无远弗届,为生生不息的江淮大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安徽电力,电网助力,江淮两岸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