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上海电网与时代共飞跃改革开放40年城市主电网发展变迁

作者:记者 徐妍斐  2018-12-21

  1882年,中国第一盏灯在上海点亮。然而上海电网真正的发展与飞跃,还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40年来,上海电网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也成就了一个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城市电网。如今上海电网已经成为国内最为领先的超大型、大受端城市交直流混联电网,形成了以“五交四直”特高压、跨区电网以及500千伏双环网为骨干的输电格局,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安全控制能力、运维管理水平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建成我国首个500千伏双环网


  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人民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80年代末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为此,上海进一步加快了电网建设的步伐,特别是500千伏网架的建设。


  从1989年国内首座±500千伏直流换流站——南桥站正式投运,到1994年底500千伏南桥至杨高的5106线建成投运,上海500千伏电网形成了“C”型双环网。1997年,上海电力共投入资金39.8亿元用于电网改造建设,超过前40年总和,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创下“三年胜过四十年”的辉煌业绩。


  进入21世纪,电网建设又跨上新台阶。2003年12月,500千伏杨(行)杨(高)线工程及500千伏吴淞口大跨越工程竣工,使呈“C”型的500千伏环网端口闭环,实现500千伏环网全线畅通。


  2004年,500千伏杨行—外高桥电厂—顾路—杨高输电线路工程建成投运,与先期建成的500千伏杨行—石洞口电厂—黄渡—泗泾—南桥—杨高线路,正式形成上海500千伏“O”型双回路闭合环网,成为我国第一个500千伏超高压城市双回路闭合环网。


  环网的建成,大幅提升了上海500千伏主网架的供电可靠性,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显着提高,并对上海与区外电网的联系和接受外来电起到积极作用。


  外来电推动上海绿色发展


  日前,位于青浦区练塘镇的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变电站内一番忙碌的景象,一年一度的年度检修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座投运于2013年9月的大型变电站是上海电网唯一一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是特高压入沪的重要“落脚点”。


  从2001开始,上海出现了高峰电力短缺情况,拉闸限电成为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间的常态化举措。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能源负荷中心,一次能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引入外来电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1990年,上海电网有了外来清洁水电。2003年外来电占上海最高负荷比例提升至30.5%,然而依然无法扭转上海缺电的局面。2009年,由向家坝至上海的我国第一条特高压直流线路——±800千伏复奉线投运,上海电网正式迈入特高压时代。也正是从那一年起,上海电网真正从源头上摆脱了缺电的困扰。


  2012年7月,三峡水电站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为了将清洁水电送往负荷中心,在国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500千伏华新和枫泾换流站先后于2006年和2011年投运,成为上海电网接受三峡清洁水电的落脚点。每年迎峰度夏期间,两座换流站可满功率输送60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为上海电网源源不断地注入澎湃动力。


  与此同时,在复奉线的示范引领下,特高压入沪的脚步持续加速。2013年到2016年,上海电网形成了“一直(复奉线)二交(南半环、北半环)”的特高压外来电通道。


  充沛的外来电不仅保证了上海的供电安全,更重要的是外来电中清洁水电占比超过80%,为上海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大气综合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坚强的中心城区主电网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一座别具一格的开放式雕塑公园吸引着八方来客。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园下竟然隐藏着一座世界级的地下变电站。


  建成于2010年的500千伏静安变电站,总建筑面积为57615平方米,相当于8个足球场,最深处达31.5米,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00千伏全地下变电站。它的投运从根本上解决了上海中心城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极大地优化了中心城区超高压电网的结构。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将大型变电站“入地”的城市。1993年,全国首座220千伏地下变电站就诞生于上海人民广场。它的投运不仅大幅改善了市中心电网的运行可靠性,也为国内大城市地下变电站建设运维管理提供了大量有益经验。之后的十几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上海地下电力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2010年,为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安全供电,国网上海电力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将500千伏电源引入城市中心。全国首座500千伏全地下变电站(静安站)和首条500千伏越江电缆隧道(世博电缆隧道)的投运,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颗强劲的“心脏”和一条通畅的“主动脉”。


  2017年底,500千伏虹杨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上海电网迎来了第二座500千伏地下变电站(五角场站)和第二条500千伏电缆隧道(虹杨电缆隧道)。它们与其他9座220千伏及以上地下变电站和738公里超高压电缆线路共同构建了一张遍布中心城区的地下能源网络。


  地下在不断延伸,地面则是旧貌换新颜。2018年初,黄渡站迎来了整站综合改造,将新建4组120万千伏安大容量变压器;对现有500千伏进出线进行调整改建。改造后的黄渡站供电能力将达到520万千瓦左右,较目前翻番,将极大提升上海电网西北部区域供电能力。


  在上海电网中像黄渡站这样超过30年的老变电站大约还有十几座。它们犹如围棋布局阶段的棋子,奠定了整个电网的骨架与脉络。2013年初,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正式启动了长春、西郊、新周、古美、万荣、港口、蕴藻浜7座投运超过30年的老旧变电站的整体改造。


  改造工程历时5年,改造后的7座变电站,变电容量提升60%,35千伏出线数量增加30%,110千伏出线数量增加百分之百,节省土地资源4.17万平方米。随着改造的完成,原先老站内的200条缺陷及隐患全部消除,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运行监控能力显着增强,城市用电得到进一步保障,能够满足远景2040年上海电网供电需求。


  上海电网通过“地下做加法,地上做乘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主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目前上海电网整体供电可靠率已达99.983%,居全国首位。到2020年,有望全面比肩东京,实现内环内及自贸区等区域供电可靠率99.999%以上、外环内99.994%以上。


  打造坚强城市智能电网


  近年来,从传统变电站到智能变电站,上海电网正在发生着深刻而日新月异的变化。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企业标准,首次明确了智能变电站定义,并对智能变电站发展思路、建设理念提出了系统性要求。


  2012年,国网上海电力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工程——220千伏泸定变电站的建设任务。泸定站成为上海首座正式投运的绿色智能化变电站,也是我国220千伏智能站建设的“领军”工程。泸定站的投运为之后上海电网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2017年是上海智能电网建设非常重要的一年。上海建成并投运了全国第一座500千伏全地下智能变电站——五角场站。此外,这一年大渡河、闵东、金枫、华阳桥4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先后投运。这些变电站均是按照新一代智能站标准设计建造的。上海电网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发展和跨越。


  伴随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电网运检管理也朝着智能化方向阔步前进。


  2013年9月,特高压练塘站刚投运不久,站里就迎来了两位机器人同事“瓦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红外测温、表计识别、报表生成、路径规划、全自主遥控模式巡检等功能,实现对全站2211个红外测温点的定期监视和1164个表计的自动识别,有助于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


  目前,国网上海电力已在13座500千伏变电站(换流站)安装了单站使用型机器人,32座220千伏户外敞开式变电站安装了集中使用型机器人。通过智能机器人巡检应用全覆盖,缩短巡检时间50%,缩短红外测温时间75%。


  此外,无人机、激光清障仪、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电缆振动光纤、智能视频头盔等一大批高科技装备已经成为提升电网运检智能水平的“利器”。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新闻晨报

标签:上海电网,与时代共飞跃,改革开放40年,城市主电网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