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在抗美援朝“义东精神”中探索“中国特色”企业战略目标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2-03-28 11:24:38 作者:韦中华 张猛子 丁羽冉 董云楠 王跃超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在对自身所拥有及创造的文化自觉反思和理性审视的基础上,对其文化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信仰信念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来自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基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性。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是第一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并列,将之作为融贯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的根基性和引领性力量,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2020年3月1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中国特色”是战略目标内涵的根本。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深刻把握好战略目标的时代意义,在企业发展历史中的英模事迹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源流,打造特色企业文化,推动“中国特色”战略目标落地见效。

一、文化自信应该尊重英雄推崇英雄

  欲亡其国,先去其史。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民族如果缺失英雄或者英雄文化,文化自信是没有根基、站不住脚的。文学、影视、戏剧等表现形式,在塑造英雄人物的同时都在传递着一定时期社会的价值选择。一个不识字的人看不懂书籍,却可以通过祖辈相传的故事来获知社会上的公序良俗与善恶美丑。因此,通过对英雄人物与事迹的推崇和传播,可以推动民族精神深入到人民大众内心,让每一个人都维护整个社会共有的价值观,激发人民群众对英雄的认同感、崇敬感,提升全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增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澎湃动力。

  (一)尊崇英雄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客观要求

  “精神上丧失群众,最后是要出问题的”。意识形态工作,这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执政根基的重要问题。曾经,“解构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悄然抬头,面对这样的困局,迫切需要重构英雄文化,其重要抓手就是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展览、新媒体等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英雄精神,制造崇尚英雄的舆论。要重视建设和保护革命历史纪念设施、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纪念活动,打造崇尚英雄、扞卫英雄的文化氛围。

  (二)英雄事迹需要被赋予新时代内涵

  时势造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救亡图存献出宝贵生命。杨靖宇将军在牺牲前说出的“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撼天动地;赵一曼同志以一首《滨江述怀》淡然面对敌人酷刑折磨,奋勇为国捐躯。建国初期,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特级战斗英雄2位,一级战斗英雄50位,荣立三等功以上的人员302724名。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史册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英雄辈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张富清等同志的名字激励着一代代人无畏险阻、勇往直前。新时代,如何把热爱祖国、舍己为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英模精神转换成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凡业绩的精神榜样,是文化建设工作应该不懈努力的方向。

二、在讲好“中国故事”中讲好“国网故事”

  党的十九大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高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这些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理应主动承接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使命,这是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对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一)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讲好“中国故事”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视听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形象化生动化的事物而非抽象的、难以把握的事物。而“中国故事”描绘的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图景和情境,通过呈现熟悉的生活细节、活泼的生活事件,将深层次理论形态的价值观以群众百姓接受的具体形象展现出来。

  国有企业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企业通过将创新驱动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成效,通过惠及百姓生活的具体描述而体现出来。国有企业铸造“大国重器”,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实现高铁飞驰、神州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这些成绩要体现在“春运回家方便了”“电话信号更好了”“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了”等等这种百姓生活喜闻乐见的故事来体现,构造人民群众真正“听得懂”的话语体系。

  (二)讲好“国网故事”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有责任讲好“国网故事”,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用“国网故事”联结我们与客户心灵的“最后一百米”。

  我们勇攀世界电网科技高峰,公司已累计建成投运“十三交十一直”特高压工程,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我国不仅全面突破了特高压技术,构建了完善的特高压试验和研究体系,还率先建立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自主研制成功了全套特高压设备,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引领的跨越发展。我们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行业扶贫、系统扶贫和定点扶贫三条主线,全力以赴攻克贫困堡垒。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实现经营区域内“户户通电”。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机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建设三大任务。170余项重大电网工程为赣闽粤、陕甘宁、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能。580个抵边村寨电网改造升级,23.42万边境群众用电水平显着改善。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能靠单纯的硬性输出与简单说教,应该通过微电影、短视频、快闪等潮流形式,以带有温度和感染力的典型人物与群体事迹为切入点,讲好国家电网带给千家万户光明与希望的百姓爱听的“国网故事”。

三、抗美援朝“义东精神”是老一代电力人的精神源流

  辽宁省丹东市在1965年以前名为安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是当时辽东省的省会。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安东市既作为国内的最前线也作为志愿军的大后方,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丹东公司”)的前身安东电业局,在那场立国之战中同样涌现出了电力行业的英模人物。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锚定好企业自身的文化坐标,一直是我们不懈努力与探索的方向。

  (一)在我们自己的历史中定格英雄岁月

  丹东公司党委始终将1950年11月发生的两个“七天七夜”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的光辉事迹总结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丹东电业人的“义东精神”。“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16个字的“义东精神”在新时代看来既是“国网故事”更是“中国故事”,《国家电网》杂志曾在2007年将“义东精神”称为“中国电业工人奉献精神的源流”。讲好这段英雄岁月,讲好这个我们自己的故事,是丹东电业人责无旁贷的文化使命。

  浴血奋战,7个昼夜抢修“新六线”。抗美援朝时期,原66千伏输电线路“新六线”坐落于鸭绿江大桥(现中朝友谊桥)之上,由朝鲜新义州多狮岛变电所通往中国安东六道沟变电所,是安东市区唯一一条电力输入通道。1950年11月8日,美军飞机对鸭绿江大桥以及“新六线”进行轰炸和扫射,安东市很快失去电力供应。以共产党员苏发成为代表的安东电业局的60余名电力抢修队员们临危受命,背着100多斤重的物资,登上寒风凛冽中的铁塔和大桥上的电杆,在敌机的轰炸扫射中、在汹涌的江水上、在大桥上燃烧的枕木里,持续开展抢修作业,进行了一场7个昼夜的拉据战。

  创造奇迹,7个昼夜架设“义东线”。1950年11月15日,考虑到不能把铁路大动脉和电力生命线都集中在江桥上,为了分散敌人的攻击目标,一条新的66千伏“义东线”破土动工。“义东线”从朝鲜义州城变电所通往中国安东东坎子变电所。冬季施工、18公里、7天时间、敌机骚扰、人力物力短缺、地理环境复杂,一切困难没有把安东电力人吓倒。安东电业局全员上阵,每天作业18小时以上。东电系统的外地电力工人也组织队伍驰援安东。11月22日,“义东线”架设完毕并正式送电,施工完成时间提前20小时,送电时间提前1小时10分钟。这一壮举,创造了东北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

  (二)在我们自己的前辈中寻找英雄楷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义东精神”为企业文化引领,丹东公司党委持续注重总结提炼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赋予“义东精神”不同时代的现实价值,在我们自己的职工中、同志中寻找英雄、尊崇英雄,带动全局不忘“义东精神”、学习“义东精神”、秉承“义东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以下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党的好女儿”周琴,丹东公司离休干部,新四军老战士。19岁走上革命道路,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随丈夫舒光(原安东电业局局长)来到丹东公司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丈夫英年早逝后,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让出“局长住房”。2010年弥留之际,以“5000元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为党奉献终生的不渝信念。以她为原型的情景互动式党课《我愿再做一次党的女儿》,在系统内外巡讲40余场,累计听课党员2万余人。

  “电网工匠”陈润晶,丹东公司变电检修工区电气试验一班班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生产技能专家、辽宁省十大创新能手等称号。他是38个国家专利授权、102项创新成果的创造者。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培养出89名高级技能人才以及一大批基层科研创新骨干,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一千余万元。他立足岗位、专业专注、钻研创新的作风生动诠释了电网人的“工匠精神”。

  “全国劳模”曹祖刚,丹东东港市供电公司孤山镇供电所所长。曾荣获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等劳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他常年扎根基层一线,是所里员工的好大哥,是服务村镇用电29年的光明使者,是全力解决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的领路人。他是失学儿童的“曹爸爸”、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带领供电所员工持续关注群众需求,个人捐款捐物30余万元,成为群众心中的“电菩萨”,2020年他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四、推动抗美援朝“义东精神”在新时代新战略中落地见效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形成的“义东精神”带有强烈的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主义的时代烙印,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来源之一。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让“义东精神”在“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中落地见效,丹东公司党委在让“义东精神”在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和百姓生活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体现出新时代精神内涵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让“义东精神”在新时代有新的精神内涵

  万山磅礴必有珠峰。丹东公司党委将“义东精神”写入《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企业建设意见》(丹电党〔2020〕1号)。以“义东精神”为内核,发布2020年党建工作指引,在公司内网主页开设“义东精神”专栏,安排部署年度党建和宣传工作要点。

  围绕传承弘扬“义东精神”,丹东公司党委持续创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以新媒体方式推动“义东精神”多元传播。2020年9月27日,《辽宁日报》整版以《丹东“铁塔雄鹰”护卫电力生命线》为题,报道了苏发成同志的事迹和丹东公司传承弘扬“义东精神”的新担当、新作为。10月25日,在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当天,3500字长篇通讯《抗美援朝中炸不垮的电力生命线》登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网站要闻头条,内、外网浏览量合计10万次。10月27日,新华社发布专题视频《枪林弹雨下、输电线杆上》,深度讲述两个“七天七夜”的英雄故事,浏览量92万次。11月1日,中央七台《讲武堂》栏目进行深度报道,对老一辈丹东电力人支援抗美援朝的事迹进行全面剖析解读,电力工人被军事历史专家称为“不穿军装的志愿军战士”。

  培育“义东精神”坚定的传承者,坚持“两新”原则开展典型选树工作。坚持找准“新亮点”,以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视角从日常岗位中挖掘平凡英雄、善行义举、最美人物,纳入先进典型培养日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出拥有RHB稀缺血型的“熊猫电工”献血英雄--丹东凤城草河区供电所主任孙广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丹东宽甸长甸镇供电所所长李震;在冰冷河水中英勇救人的丹东凤城公司员工王晓丹。坚持推动“新提升”,将之前的先进典型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在更高层面上推介,实现新典型源源不断、老典型提档升级。“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曹祖刚今年再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公司总经理孙天雨同志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让“义东精神”成为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

  任何文化与精神都应该是人民群众触手可及和喜闻乐见的。丹东公司党委在公司本部和六家县区供电分公司创建七个“义东精神”文化长廊,让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接受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义东精神”企业文化。依托丰富“梅园”读书社藏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史”为核心的涵盖各个领域的书籍达5000余册,打造“义东梅园”企业文化传播矩阵,2020年举办“义东精神”主题文化交流活动20期。11至12月,拍摄完成以传承“义东精神”,高质量完成“抵边村寨”工程建设为主题的微电影《坑儿》,生动展现电网企业兴边富民的责任担当,让公司职工在自己单位制作公映的电影中找到自我角色,体味自身的时代价值。

  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同时也是丹东公司党建共建单位。2020年9月19日,新馆经改扩建后正式对外开放。在9.12平方米的“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版块,“义东精神”内容达1平方米。全馆一共1600多件文物,丹东公司提供的电力抢修工具、奖状、纪念章作为国家二、三级文物,达到了11件。这些历史印记时时刻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们讲述着“义东精神”所代表的电业故事、中国故事。

  (三)让“义东精神”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熠熠生辉

  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为永续传承弘扬“义东精神”,丹东公司党委以“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周琴”共产党员示范岗、“绿江之舟”共产党员服务队、“陈润晶”式电网工匠、“曹祖刚”式为民情怀、“义东梅园”文化传播矩阵六大党建载体为实际工作依托,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为民服务第一线、生产建设主战场、急难险重最前沿。

  今年年初,三十九支“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面对严峻的疫情影响,战暴雪、保春耕、抢进度,比国家要求时间提前两个月高质量完成“抵边村寨”配网工程建设,使改造地区的户均容量达到2.45千伏安,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得到辽宁省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8月下旬,广大突击队员枕戈待旦,圆满完成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期间的保供电和抢修任务。“绿江之舟”共产党员服务队瞄准脱贫攻坚,连续五年对丹东市宽甸县双山子镇四平村进行定点帮扶,该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营销服务窗口中的一个个“周琴”共产党员示范岗,严格落实减价降费相关政策,持续优化营商供用电环境,提高“获得电力”水平,积极服务复工复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丹东公司党委以“义东精神”企业文化为内生驱动力,今年主动认领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全部10项“党建+”重点攻坚工程,制定出台《“党建+”十大重点攻坚工程立项清单及相关实施方案》,统筹公司9个牵头部门,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提升本专业管理水平,切实发挥领头羊作用。建立“党建+提质增效152工作机制”,建立一个“金字塔”思维模型,落实效益提升五项重点任务,优化两套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把按月发布的10项内部模拟市场建设主要指标融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与党建工作绩效看板,持续挖掘企业经营内部潜能。深入开展党员“三无三当”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三无三当”属地化、专业化、岗位化,有力促进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中心工作。公司连续安全生产突破6000天大关,受理客户投诉同比降低23.67%。

  结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个谋复兴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奔富强的国家不能没有文化。70年前抗美援朝那场立国之战,197635名英雄儿女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赞歌,打出了军威、国威,铸就了民族魂、自强身。70年后的今天,抗美援朝支前大军中的安东电力英雄,必将穿越时空,照耀丹东公司的前进征途,使红色基因在企业永续传承,让一代又一代丹电干部职工以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百米”的恒心和耐心,倾情讲述新时代“义东故事”,昂首阔步、雄心万丈地走在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的康庄大道上,吹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业长青、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胜利凯歌。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 韦中华 张猛子 丁羽冉 董云楠 王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