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树”青年人才培养结对共育和基层团组织结对共建机制的建设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28 15:25:28 作者:何格 李琳 王迥源 邹林城 毛洪羽

  国网重庆城口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城口公司”)深入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渝东北地区实际与“黄葛树”培养工程,探索实践青年员工培养方法,着眼团的基础薄弱问题,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办、青年共育”三项措施,实施团支部结对共建、师带徒等项目,形成强弱互帮、内外互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基层团建和青年人才培养新格局。通过互促互进交流平台,青年员工专业技能水平、情感交流能力显着提升,达到互建共联、互助共赢的目标,为企业培养能吃苦、肯钻研、业务精的青年人才,贯彻战略目标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引言

  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支柱,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与基石。城口公司地处渝东北片区,因其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特点,青年员工“走出去”难度较大,“传帮带”情况不理想。为解决当前青年员工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城口公司以落实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黄葛树”青年培养工程为契机,与兄弟单位创新开展“组织共建、活动共办、青年共育”培养实践,形成具有传承性、可推广性的青年人才培养结对共育和基层团组织结对共建机制。

二、研究背景

  (一)助力青年员工成才是“人才兴企”的有力保障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是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举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兴企”的基本战略。伴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电力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竞争,这既对青年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新进员工数量稳中有升,如何正确引导青年员工积极投身企业发展,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二)结对共育共建机制是促进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口公司地处渝东北片区,在地理位置以及公司效益上与主城等其他供电公司的差距是现实存在的。随着近年来公司发展提档,生产一线员工专业技能水平与现行工作标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队伍断档现象较为凸显。因此,培养和打造一支学习能力强、思想素质高、业务技能好的青年员工队伍,也是公司与青年员工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针对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结对共建机制的建设完善理论基础,建立合适的工作体系,为实际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和工作指导。结合公司年度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搭建工程现场结对共育培训平台,开展实践工作,丰富实践经验。

  (二)研究步骤及主要过程

  1.由城口公司党建部牵头组建研究小组。

  2.在5-10月内,开展理论体系及工作体系研究。

  3.在5-6月内,在城口巴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与送变电公司开展实践,试点实施现场培训平台。

  4.在9-11月内,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对理论研究情况及实践情况进行讨论,并确定研究成果。

  5.在11-12月内,由课题研究小组负责起草研究报告。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评阅

  通过文献查阅,对安徽电力、成都供电公司、江苏电力、浙江电力、广东电网、苏垦农发、中信集团等企业青年员工培养现状有了充分了解,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高度重视,注重成长通道的建立以及先进的培养机制建设。

  2.问卷调查

  共有效问卷20份。培训方面,较为倾向于到外部培训机构培训(65%)和内部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讲授(90%);认为“师带徒”模式有帮助的占比90%;80%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技能技术知识主要来源于导师或班组人员传帮带;100%的调查对象认为团的作用发挥对青年员工成长提供了帮助。

  3.关键知情人访谈

  访谈对象包括公司部分部门相关负责人。根据访谈情况,可以得出当前青年员工始终有一定的离职现象,对公司的认同感还不够高,部分青年员工在基层班组后没有较强的上进心理,公司85后中层管理人员仅占比20%,青年技术人才当量较低,整体呈现结构性缺员现象。

  4.调研座谈

  以“千人三库”培训为契机,与渝东北片区其他单位挂职人员就青年员工培养情况进行座谈,认为青年员工对渝东北供电单位缺乏认同,对企业忠诚度不够;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缺乏展示平台;成长通道狭窄,青年员工对职业发展价值认识片面。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研究结论及分析

  根据当前公司内部调研情况,结合文献分析及座谈交流,充分梳理当前课题研究面临的现状问题,主要分析情况如下:

  1.青年员工状态及培养机制方面:青年员工从事的工作单一和重复性较高,容易转化为得过且过的状态;忧患和危机意识不强,缺乏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关怀,“野蛮生长”情况居多。

  2.青年员工发展前景方面:随着城口县“双高”(高铁高速)开工,地理条件的劣势将逐步衰减,5-10年内外部环境将有较大改善。同时,公司青年中干、技术骨干偏少,公司对青年人才的渴求为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3.建立区域性跨单位式培养模式现实意义:基于跨单位性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增加员工“走出去”机会;送变电公司较供电公司有更多的技术经验和更高的人才比重,结对攻坚有助于交流与提升。

  (二)对策及建议

  1.总体思路

  城口供电公司与送变电公司开展团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共同开展基于建设现场的青年共育活动,解决边远地区青年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提升青年员工培养针对性,推动“黄葛树”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在基层落地落实,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团青工作新格局。

  2.党团结对共建、青年共育总体框架

  (1)组织共建。加强团组织沟通联系,解决结对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载体共用。充分利用本单位资源,开展共建活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3)人才共育。结合110千伏新枞变电站建设工作,立足岗位,开展传、帮、带活动。

  (4)资源共享。学习结对团支部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团支部管理能力提升。

image001.jpg

图1  总体框架示意图

  3.结对共育结对共建工作体系

image003.jpg

图2  工作体系示意图

  (1)结对方式及职责

  1)结对方式:

  师傅为送变电公司在专业技术方面技术过硬,乐于传授技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职工;徒弟为城口公司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上进心,爱岗敬业,热心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的中青年员工。经双向选择的师徒双方,由城口公司党建部登记造册并报市公司党建部青工处备案。

  2)师傅的主要职责:

  根据徒弟的实际技能情况制定总体技能提升计划;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教育引导徒弟树立热爱企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勇于争先的思想观念;传授新知识、新技艺,培养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3)徒弟的主要职责: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认真钻研业务技能;尊重师傅,勤奋好学,积极主动,刻苦钻研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能水平;积极参加各类技术技能竞赛活动。

  (2)评价体系

  建立多层次评价机制,通过师徒自评,团支部考评,公司综合评价等程序,对结对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

  1)自我评价

  师徒结对技能提升活动开展后,根据结对互学计划,师徒双方每半月进行一次自我评价,检验徒弟的授艺效果,并按时填写《师徒结对技能提升活动业绩考察表》。

  2)团支部评价

  公司团支部的师徒业绩的考察和评价,分为实地考察和月度综合考察等方式,并在《师徒结对技能提升活动业绩考察表》中填写评价结果。

  3)公司综合评价

  由城口公司和送变电公司党建部牵头,与两个团支部组织实施,通过考察、了解受培养职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看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是否成为专业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技术尖子和技术带头人,在变电站现场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等情况,分别给予评价。

  4)奖励与考核

  从师徒关系,作风建设、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合格师徒”、“优秀师徒”、“明星师徒”三个层级,根据情况进行奖励。对学习不合格的徒弟根据情况进行考核。

  (三)课题实践情况

  1.“黄葛树”青年培养工程结对共建项目简介

  城口供电公司、送变电公司联合以110kV新枞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为平台开展现场“黄葛树”青年培养工程结对共建项目,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业专注  传承奉献”为主题开展师徒结对技能提升活动,着力打开无法亲眼目睹施工作业现场、重特大带电设备内部构造现场装拆和实际操作受限的局面,打破培训工作往往停留在纸上的传统培训方式。

  2.项目实施安排

  (1)第一阶段(合作共建):签订团支部结对共建协议,双方青年员工签订师徒协议,启动合作共建。

  (2)第二阶段(活动共办):开展专业对接与合作,常态开展交流共建活动。

  (3)第三阶段(青年共育):通过共建平台的搭建,共建双方共同分享技术资源等,长期交流、学习、合作,以“师带徒实训”方式开展青工成长成才计划。

  (4)第四阶段(资源共享):双方共同分享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达到长期交流、学习、合作的目的。

  3.项目成效

  以城口巴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基建施工现场作为培训基地,结合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验收、启动投运”4个时序节点,连续7天开展“师带徒”驻场跟班培训,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难题12项,提升青年员工专业技术水平。

五、结论

  (一)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主要围绕“黄葛树”青年人才培养结对共育和基层团组织结对共建机制的建设进行了研究。深入调研分析了当前城口公司青年员工培养现状,对当前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工作的具体模式、方法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结对共建、共育机制提供了参考。其实践研究采取了以市公司“黄葛树”青年培养工程为基础的现场培训,切实为青年员工成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与机遇,为解决以往培养形式单一、效果不显着的情况提供了智慧支撑与实践案例。

  (二)发现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课题组对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对日常管理方面研究不足。二是对长期运行机制与实践方案上研究不足。三是对全面解决青年员工培养方面拓展研究不足。

  下一步,课题项目组将继续与基层团组织对接,明确后续实践进展情况,充实课题研究实践部分及长期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课题研究思路,深入开展青年员工培养体系的研究,提升课题广度与深度。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城口供电分公司 何格 李琳 王迥源 邹林城 毛洪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