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献策

技术献策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梅花山上破冰行

研究院人员接续坚守梅花山,攻关电网防冰减灾技术难题

作者:王春山  2024-03-05

  2024年首轮寒潮来袭,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与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接处的梅花山云雾缭绕、冰雪一片。1月24日,天刚刚蒙蒙亮,张露松已和同事徐勇迫不及待赶到I期试验场。“这样的覆冰,我们已经等了快一年……”说起冰,张露松仿佛聊起自家孩子,一下就打开了话匣。

  “一年准备,只为等实验条件这一刻”

  乌蒙山脉的梅花山群峰耸立,海拔超过2500米,常年被云雾笼罩,每年11月下旬到次年2月,只要有寒潮就会覆冰,初夏有时也会降雪。凭借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南方电网公司在此建立了防冰减灾重点实验室,为输电线路自然覆冰形成机理、融冰机理、防冰及融除冰技术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张露松是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设备技术研究中心的队员,一到覆冰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防冰基地开展设备维护、数据收集和各种实验。他曾在贵州电网公司毕节大方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担任主任,实验室建成后,应聘成为了一名专职运维人员。“在防冰基地,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工作。”张露松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破冰抗灾。

  梅花山防冰基地秉持“众筹、开放、共享”原则,吸引了南方电网公司各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国内众多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来到梅花山交流合作和开展科学实验研究,还有超过3000人次在这里参加科普教育。

  在将近30亩大小的I期试验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院校等以及研发生产防冰涂料的企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实验。“我们在学校也是做了一年的准备,寒潮前上山,终于等来达到实验条件的这一时刻。”正在用仪器观察水滴的重庆大学戴旭博士说。

  “准备升压,10千伏,20千伏……注意,刚才出现闪络的电压是79千伏。”给同事和学生交代完安全注意事项,张露松踏着厚厚的冰面,匆匆地进入控制室操作升压设备,又开始了另一个院校的冰闪研究实验。

  半小时后,他们扶着冰冷刺骨的栏杆,沿着巡视小道,一步一步走向湿滑的Ⅱ期试验场。一座高200米、有60多层楼高的铁塔,插入云端看不到塔尖,这是国内最高的永固型气象监测塔。靠近气象塔时,张露松示意往上看。他说:“接下来,利用梅花山独特的天气变化,我们还要配合气象部门做更多的实验。”

  一路来回近两公里的路程,足足用了2个多小时,先后看到20多个科研项目的实验现场,有的是提前在梅花山凝冻封路前赶到的,还有不少项目负责人员赶不来,通过电话、微信,收集不同时段的现场画面和数据。

  “坚守攻关,就是他们的工作价值”

  与山脚下的城市热闹繁华不同,这里虽然渺无人烟,万籁俱寂,却是各种实验仪器林立,仿若身处另一个世界。5年来,贵州电网公司一批批科研人员接续在这里坚守,除了常规的设备维护和数据处理,还“死磕”电网防冰的各类“卡脖子”难题,主持完成了电网防冰减灾技术等20余项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荣获中国专利银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入冬前,我们已经完成全省66套直流融冰装置的定检,并协助各供电局编制输电线路的融冰‘一线一方案’。”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三级领军技术专家杨旗说,在防冰技术研究上的坚持,是突破的前提,许多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还等待我们去攻关。

  谈到值守生活,从2019年重庆大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杨旗每年春节不是在基地,就是在生产指挥中心值班。他表示,无论是公司的应急值班,还是基地的观测实验研究,坚守的日子都是充实而有趣的。

  下午5时,夹着雪花的细雨在刺骨寒风中四处飘落,本就云蔽雾锁的天空显得更加昏暗,这意味着山上的冰凝还将加重。宁静的梅花山之巅,偶有车辆艰难驶过,只有车轮上防滑链击打冰面的哐当声,才会打破这份寂静。

  “没有‘寂静’的岗位,只有‘寂静’的人生。”杨旗说,认真收集好每一个数据,配合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就是他们的工作价值、人生价值。

  (王春山)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贵州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防冰减灾,技术难题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