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及其背后的电力故事(图文)

一碗螺蛳粉 “嗦”住一座城

  2022-03-21

W020220318335982203204.jpg

   安全、可靠、便捷的电力服务保障了螺蛳粉全部产业链发展,使其源源不断畅销全国。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李志杰 摄

W020220318335982229058.jpg

  在螺蛳粉原料生产企业柳州市白沙酸厂里,“吹上空调”的酸豆角帮助村民灵活就业,奔向小康生活。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李志杰 摄

W020220318335982232450.jpg

   广西电网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到香葱地头开展设备巡检,为香葱园灌溉提供优质电力保障。 邓晓华 摄

   南方经济地图之广西柳州

   开栏语:

   用电量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数,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经济地图是反映工业、农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状态和相互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专题地图。南网报本期起开设“南方经济地图”栏目,持续聚焦南方五省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及其背后的电力故事。

   本期,先从广西柳州的一碗螺蛳粉说起。上世纪80年代的柳州,夜市逐渐兴起,当螺蛳、米粉、酸笋、豆角等一邂逅,便幻化出一道“闻着臭、吃着香”的美食——柳州螺蛳粉。尔后,凭借“酸、辣、鲜、爽、烫”的特点,螺蛳粉风靡全国。一碗螺蛳粉,以“走心”的方式勾起人们的味蕾,承载着柳州人的乡愁记忆和生活态度,也折射出南方电网公司的优质服务与企业宗旨。

   能锁住柳州人胃的,或许唯有米粉。

   一日三餐所不同的是:清晨才苏醒的味觉,无法承载螺蛳粉汤汁的辛辣与浓厚,来一碗清淡的粉恰到好处;而到了午间、傍晚,甚至午夜,螺蛳粉无疑是餐桌的主角。

   盖着酸笋、酸豆角、炸腐竹的米粉,带着独特的风味,弥漫在城乡的市井街巷。而当螺蛳粉有了包装,它还能搭着飞机火车,飘去远方,飘入异乡游子的胃里。

   据统计,柳州去年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已突破500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6。而广西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产值超千亿。如果从电力的角度看,柳州去年用205亿千瓦时的电量就完成了3057亿元产值,度电产值近15元,这是常年位居广西各地市前三的表现。

   在化工、钢铁等行业逐步搬迁的背景下,柳州正在开拓螺蛳粉、新能源汽车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工业城市柳州,正在转型升级的路上扬鞭奋蹄。而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更是显而易见。头顶的酸雨不见了,柳江的水更清了。赏着江景嗦着粉的人,想必更愿栖老于此吧。

   米粉缠绕的城市

   柳州人的一天,自米粉始,自米粉终。起个大早,春姑便在店里忙碌,为上班族准备新鲜可口的米粉。

   与有些铺面做多种粉不同,春姑只专注于螺蛳粉。

   闹市里,这间不足40平米的小店,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拥挤的餐桌、狭小的出餐口,连着二层的木楼梯踩上去还嘎吱作响。

   可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美食的追逐。生意好的时候,排队能排出二三十米开外。“装修啥的不重要,主要是粉好吃。”一边嗦粉、一边抹一把汗的白领小哥告诉记者。

   春姑的小店可谓“强敌环伺”。方圆一公里范围内,她掰着指头随便一数,螺蛳粉店不下十家。

   要想生存下去,每家店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春姑的店子,凭着“粉筋道,笋够酸”的特色屹立八年不倒,并且还有越做越大的趋势。

   米粉和酸笋,自然是螺蛳粉中最传统而重要的配料。于柳州人而言,螺蛳粉里无螺蛳,却必须有酸笋,无酸笋的螺蛳粉无灵魂。

   而随着螺蛳粉产业扩大,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一些螺蛳粉品牌推出了不同风味的螺蛳粉:从各种配菜的加料款,到番茄、龙虾味的酸辣款,甚至还有人用榴莲搭配起螺蛳粉来。总之,在柳州,市面上总能找到一款适合你的螺蛳粉。

   山东人张东杰来柳州已有12年,刚开始有些受不了螺蛳粉的“酸臭味”,后来竟渐渐爱上,不可自拔,几乎到了“一天不吃就有念想”的地步。她还总结出煮粉的小经验:煮开的米粉,得用凉水激一下才“更Q弹”;青菜要多放,“一两粉得配二两菜”才更美味。

   正如面对同一道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做的应该不比别人差。对于螺蛳粉的品质,柳州的许多家商铺同样倍感自信。于是,当地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家的螺蛳粉是第二好吃的。”因为,第一必然引来争议。

   这种滑头式的“广告词”,充分说明了螺蛳粉之于柳州人的意义。这座城,已彻彻底底被螺蛳粉所缠绕包裹。用夸张点的话讲:连呼吸的空气中,都飘荡着螺蛳粉的味道。

   螺蛳粉产业的突围

   关于螺蛳粉由来的传说,在柳州当地有许多种,现难以考证。但能确定的是,螺蛳粉必然是由米粉而来,再在某一时刻遇见了螺蛳汤,才成就这别具一般的美味。

   柳城县马山镇托寸屯是柳州闻名遐迩的“米粉村”。从当地村民的口中得知,村屯自制米粉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

   42岁的韦丹军靠着做米粉养活一家人。他是地地道道的“粉三代”,打出生起就见外婆做米粉,后来姨妈、岳父两家人也做,他也自然而然传承了祖、父辈的手艺。

   柳城是“桂北粮仓”,产出天然优质的稻米,成为“托寸米粉”的最佳原料。韦丹军的外婆,早年同三五街坊一起,收稻碾米,做成米粉,再拿去集市上卖。“真就是纯手工,米都是用石磨一点点磨成浆的。”韦丹军说,“三五人总共一天才能做20斤。量少,又非常辛苦。”

   帮着韦丹军家庭粉厂接电的柳城供电局六塘供电所客服班班长黄柳荣,30年前也曾是一名米粉工。他对于做粉的艰辛深有体会:“六月天,作坊里热得很,又没空调,打着赤膊还是一身汗。”粉价“七八角一斤”,“也就够搞点烟钱”。

   螺蛳粉真正出现的时间,大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螺香”品牌创始人周小林是最早一批螺蛳粉从业者。“当时柳南区老农贸市场那一块儿很热闹,我爸就推着三轮车,一卖一整天。深夜都有人吃。”周小林之子周志松告诉记者。

   其时,小摊小贩是螺蛳粉产业最基础而广阔的形貌,但距离产业化、规模化还很遥远。制约其发展瓶颈的是,配料繁杂的螺蛳粉难以长久保存。

   变化发生在2016年前后。一批福建商人来柳州后发现并抓住了商机,成功制作出包装螺蛳粉。“螺霸王”“螺状元”等品牌纷纷开始工厂化批量生产。抱团投资的福建商人,联合柳州人的技术研究,逐渐攻克了螺蛳粉保质期难题。

   “像粉条起不起霉变,含水量是关键。12%、13%还是14%,差一个百分点,口感、保质期完全不一样。这是政府配合科研机构、企业一起研究攻关完成的。”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胡小华告诉记者。

   多方努力之下,螺蛳粉知名度越来越大。不光李子柒等网红,连柳州市长都开始带货,全国各地开起了螺蛳粉连锁店,包装粉行销全球数十国。更有网帖称,螺蛳粉被韩国网友盯上要申遗。柳州人意识到:从小吃到大的螺蛳粉,终于火出圈了。

   一个城市的绿色转型

   柳州市商务局数据称,去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已突破500亿元。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产值超千亿元。

   相比于柳州传统的汽车、钢铁、化工等工业,螺蛳粉的产业链宽泛得多。“产品加工属于二产,但农产品配料的种植属于一产,门店服务、贸易流通还属于三产。”胡小华笑着说,囊括了三大产业的产业链。

   产业的分散,让供电部门统计用电量时,显得“无能为力”。无论从哪一个门类来算,都不能完全包纳。只能尽量统计那些明面上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

   据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不完全统计,2017—2021年间,柳州网区螺蛳粉及其配套生产企业户数由22户增至92户,用电量由863.49万千瓦时增至7258.24万千瓦时。5年间螺蛳粉企业用电量增长7倍多,年增速基本保持在45%至89%之间。

   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后,从稻米、香葱等农作物的种植灌溉,到米粉碾磨加工,从酸笋豆角等配料的切割封装,到冷链物流的运输保鲜……毫不夸张地说,螺蛳粉产业链的每一个主要环节,都离不开电。

   “柳螺香”位于鱼峰区的配料生产基地里,腌制过程中的酸豆角都要“吹着空调”。“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下才行,高了就容易腐烂。”周志松还记得,5年前厂房未配备空调时,成吨的酸豆角散发出腐臭,“不得不倒掉,很心疼”。

   柳州供电局副总经理沈涛认为,电力与产业发展该是同频共振的关系。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异军突起,需要电力的支持。而电力也有责任和义务,助力柳州牢牢守住这一品牌。

   甚至,广西电网公司将网格化服务优势落到每一位种养殖户身上,以互联机制形成“一户一档案”,定期上门,及时解决用电难题。大电网工程方面,金中、昆柳龙直流这仅有的两条落点在广西的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直流大通道,全部落在柳州,为电力主网架稳定提供了坚强支撑。

   即便在去年长期一度实施有序用电情况下,螺蛳粉上下游企业用电也基本未受影响。“我们的错避峰方案做了严格评估,绿色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要保,螺蛳粉就属于这类。”胡小华说。

   千顷的水田、满山的竹林青绿苍翠,孕育出的螺蛳粉产业,怎么看都生态绿色。柳州市倾力打造这一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持续经济绿色转型的步伐。传统以重工业为傲的柳州,近年来悄然把柳化、柳钢做了搬迁,政府承受着GDP增速可能放缓的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也让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若干年前,柳江鹧鸪江码头的水质发臭、鱼虾不可下咽,如今,生态环境部公布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柳州市连续两年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登顶。市民们曾痛骂“一淋雨就掉头发”的酸雨之都的帽子也被摘掉,柳州华丽转身,成为宜居花城。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此旅游,感受那“一粉飘香、一花倾城、一江旖旎、一车风行”的魅力。赏花游江嗦粉,成了游客们到此一游的必备选项。数据显示,去年“五一”假期,柳州共接待游客271.33万人次,位居广西第一,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都抛在身后。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倘若把这座传统工业城市的历史再往前推移千年,柳州史上最知名的“市长”柳宗元为这里带来了柳色,也带来了文明。从此,绿柳氤氲便是城市的模样。

   今日之柳州,正复苏历史之神采。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帅泉 通讯员 邹振远 马聪 张东杰 陆冬琦

   ● 产业链接

   米粉

   桂北粮仓 稻米飘香

   进入春季,天气逐渐回暖,在素有“桂北粮仓”之称的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田间地头已经恢复了往日忙碌劳作的景象。农户辛勤耕种新一批水稻、竹笋、豆角,这些农产品将在丰收后用于螺蛳粉原料的生产供应。

   3月11日,在柳城县马山村,丹军米粉厂总经理韦丹军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他指挥着工人将刚生产好的干螺蛳粉装车,米粉即将发往上海,作为出口产品的原料,再经加工后将远销海外。

   “我们这个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生产米粉,”韦丹军说,“家家户户都生产,外面都叫我们‘米粉村’。”

   韦丹军是20年的“米粉人”了,2002年他从父辈手里接过这份营生,靠着制作米粉的生意养活了一家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他的记忆里,外婆用大米手工压制出来的柔韧洁白的米粉,就是儿时最亲切的味道。“过去,制作米粉可算是‘看天吃饭’的行当。”韦丹军的印象里,米粉制作多少,全看当时自家粮食的产量。对于当时村民来说,大米和米粉产量都很少,米粉制作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那时做米粉全靠人力压榨、自然风干晾晒,一天最多不过20斤。”韦丹军说,当时生产设备落后,制作米粉的所有工序都依靠人力来完成,全村生产出来的米粉最多几百斤,也只够在周边几个村镇里销售。

   随着柳城县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以及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机械化设备的引入,米粉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家家户户也慢慢盖起了小楼,米粉生产规模逐步壮大。

   2016年,柳州螺蛳粉品牌开始崛起,韦丹军抓住机遇,依靠自家三层楼房建立了丹军米粉厂,在家门口做起了螺蛳粉生意。他引入了2套电气化生产设备,建成了剪粉机、砟米机、来粉机、洗粉机、烘房等全部电气化设备为一体的现代化米粉生产线,当年产销量就增长了400%,3年后产销量已经提升了10倍,订单多到根本做不过来。

   “目前我们的日产量增加到8000斤,月产值可达50万元。”这几年,随着螺蛳粉原材料生意越做越红火,丹军米粉厂用电量激增,跟5年前比,“一个月顶半年”。找到致富的“成功密码”,他有了扩大生产的想法,这需要电力配套支持。“供电局建议我安装一台专用变压器,100多千伏安的容量足够了,还免费报装。”韦丹军很高兴,对今后扩大生产充满了信心。

   如今,当地像韦丹军一样制作米粉的村民还有10多户,年生产米粉800多万公斤,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乘着广西打造螺蛳粉千亿产业的东风,“米粉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 (马聪 邹振远)

   酸笋豆角

   吹着空调 走向全国

   3月14日,广西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石旦村。村民黄桂省与工友一大早就来到家门口的广西柳螺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白沙酸厂工作。

   腌制车间里,酸豆角、酸笋的味道弥漫,机器、车辆进出等声音融为开工“集结号”,传往村庄各个角落。“今天我们一大早就接到了4600斤酸豆角、12000斤酸笋的订单,工人早早就到厂里打包、装车、发货。”酸厂负责人莫荣珍说,依托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快速发展,酸厂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模式运营,解决周边村屯100人就业问题。2021年生产加工酸笋300万公斤、酸豆角125万公斤,年产值1000多万元。一年之计在于春,酸厂正拉动里雍镇各村做好蔬菜种植。

   “在家门口就业,走路几分钟就到厂,每天有130元入口袋。”黄桂省笑呵呵地说。她于2016年建厂之初就来此上班,从此尝到了腌制酸菜的“甜头”。农忙时,她会种上十几亩豆角、竹笋,到时再卖给酸厂,仅在种植上的年收入就有上万元,日子越过越滋润。

   “我们采用传统的低盐工艺腌制,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酸笋和酸豆角的味道、口感会更好。”莫荣珍说,由于品质上佳,产品被柳州多家大型螺蛳粉企业采购。

   “秘诀在于我们使用空调控制车间温度环境。”莫荣珍介绍,工业化制作酸豆角、酸笋有严格的环境控制要求。“要保证环境温度稳定在23—24摄氏度之间,腌制时间根据原料品种而定,大约四五个月,保证产品成熟又口感脆嫩。”

   刚开始,莫荣珍试着安装了两台家用空调,成品率马上提高了一倍。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两年的时间,酸厂规模已经翻了两倍,厂子又换成了四台大功率商用空调。原本的电力容量开始捉襟见肘。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彩虹党员服务队及时上门安排电力增容服务,还落实政策减免了办电成本。“节省的30万元办电费用,我们又购进了一批新设备。”莫荣珍说,现在仅仅“吹空调的酸豆角”一项,厂里就能减少200万元的原材料损耗。

   而在40公里外的鱼峰区洛维工业园,柳州市螺蛳粉原材料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新的基地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我们计划使用其中4万多平方米,设置300多个腌制池,预计酸笋等螺蛳粉原材料年产量超过1万吨。”广西柳螺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松说,基地全部使用工业级中央空调对腌制池进行环境控制。柳州供电局已提前为基地安装了数字化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量身设计用能计划。

   “新基地是我们对整个柳州螺蛳粉产业链布局的一部分。”周志松说,公司的目标是为全国市场供应螺蛳粉原料。

   “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解决。”经营方面,他聘用了大量职业经理人。而在电力方面,“供电局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邹振远)

   香葱

   “葱”满幸福 “葱”向小康

   对于广西柳州柳江区三都镇里贡村委副主任韦文宋来说,这个春天寓意着希望和丰收。

   “从去年冬至今,我们香葱示范基地总产值达2.65亿元,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说起这个,韦文宋笑得合不拢嘴,“我们的香葱通过冰鲜后,销往上海、云南、重庆等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加上近年来柳州螺蛳粉产业的飞速发展,原本不起眼的香葱作为螺蛳粉配料之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每年都给葱农们带来稳定收入。”

   如今,小香葱成就大事业,当地成立了柳江区“葱”满幸福香葱产业(核心)示范区,种植面积达8万亩,同时带动周边村镇产业发展,形成年产值突破30亿元的产业集群,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可在一年前,基地还碰上了供电难题。香葱种植需定时抽水灌溉、喷洒,当上万亩种植区数千台水泵同时启动时,原本有着非常充裕供电能力的线路瞬间电压突降,极其影响生产效率,尤其每到抢种时期,电压波动的情况更是突出。

   “如果对田间地头的电力线路实施大规模改造,高成本投入难以短时间收回。”那段时间,韦文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柳江供电局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团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反复分析葱农的用电特点。

   “我们发现,下午集中灌溉、喷洒时才出现电压波动问题。起初,我们采用错峰用电的方式,但坚持不了几天,低电压的问题又多了起来。”柳江供电局三都供电所经理梁贵说。

   为彻底解决用电难题,梁贵带领攻关团队“对症下药”,蹲守现场逐项排查低电压原因,并开展现场试验,最终通过现场就地改造、自行设计研发终端定时无功补偿装置,以小成本解决了大问题。

   梁贵介绍,区别于常见的无功补偿装置,终端定时无功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通过加设定时器与传感设备,当集中用电,电压出现偏低或者不稳定时,该装置会自动投入工作,以保障电压持续稳定。

   “现在电压稳定,用电质量好,葱农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抽不出水影响香葱质量和产量啦,真是帮了大忙了!”韦文宋逢人便夸供电服务好。

   今年,韦文宋还想着和乡亲们一起,借着电足业旺的东风,把香葱生意做大做全,再把文旅、文创等产业也同步发展起来,“到时候,大家都过上‘葱’满幸福的好日子!” (陆冬琦 邹振远 张东杰)

   ● 人物讲述

   一个螺蛳粉吃货的自白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十几年前去南宁旅游,“嗦”了几次螺蛳粉,从此便爱上了它,也是那时知道柳州这座城市。当地人评价:一碗螺蛳粉,吃尽柳州鲜!

   2010年我随男友(现老公)从山东来柳州工作。初来乍到第一件事就是去吃正宗螺蛳粉。记得当时我被推荐去了一家老牌螺蛳粉店,据说是当地最好吃的一家店。店很不起眼,进去就有一股浓浓的螺蛳汤味。店家端上一两粉、一盘笋、一碟花生、几棵青菜,这就是一碗螺蛳粉的全部内容。先喝一口汤,再用筷子夹起溜滑的米粉,快速送入唇边,接下来才是最美妙的时刻,牙齿是用不到的,只靠嘴唇发力,把碗中的米粉尽数吸入,最后一路滑向喉咙,只留一股清香于唇齿之间,这种味道让我如痴如醉。

   其实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吃螺蛳粉的,犹记得第一次“嗦粉”的时候,内心是拒绝的,什么腐竹啊、酸笋啊、酸豆角啊,有股臭味。但多吃几次,我便爱上它了。香啊,辣啊,上头啊,瞬间让我“沦陷”。

   螺蛳粉怎能少了配菜饮料?鸭脚、豆腐泡、豆奶是我的固定搭配,那种酸、爽、鲜、辣、烫于一体,绝对满足所有的味觉体验。吸收了螺汤的豆腐泡,口感软烂、不油腻,让人胃口大开。酥软的鸭脚吸收了螺蛳汤,色泽精华,嗦一口是何其的鲜美。

   爱上螺蛳粉后,我开始各种堂食粉、外卖粉、方便粉天天往家里囤。包装螺蛳粉味道很独特,叫人越吃越上瘾。我很享受自己煮粉的乐趣,先把米粉煮好,放凉水里焯下,再把里面的配料包和焯过水的粉一起煮,还可以随心所欲加上自己爱吃的青菜,十几分钟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开心“嗦粉”。

   今年回山东过年,在街边惊现“柳州螺蛳粉”,便狂奔过去。一见到粉里放的配菜是空心菜,就基本断定它的正宗。酸笋发酵的味道,螺蛳汤的鲜美,还有酸辣椒汁,外行人绝对不会注意到这些点,只有“原装”的广西人或资深的螺蛳粉吃货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一碗螺蛳粉的成败。在老家山东,竟也能吃上正宗的螺蛳粉。这证明,它真的火出圈了。

   螺蛳粉自带一种神奇的诱惑力,让人一旦爱上便无法自拔。在我眼里,没有什么事是一碗螺蛳粉解决不了的。(张东杰)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电力故事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63203701 
北京二十一世纪炎黄经济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1001966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