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变革中前行的隆林供电(图文)

  2018-07-31

W020180731323793265328.jpg

  广西隆林德峨张家寨的夜晚。 冉袖言 摄

W020180731323793309706.jpg

  广西隆林德峨张家寨迎来电网改造。 冉袖言 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变化是绝对的。


  变化愈大,其影响反映在时空维度中各要素的关联度也愈大。


  40年的改革开放,让活跃在广袤的中国大地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受到变革的力量。


  隆林,这个广西百色“老、少、边、穷、库”地区,40年来基础设施的变化足够令人欣喜。哪怕在很多时候,这种变革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但在某些时刻,变革更如狂风骤雨般迅猛激烈。在隆林这片好山好水的土壤里,西电东送国家战略的南线工程之源正是运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在此实施推进。


  水流奔腾中,电力源源不断东送,它滋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沃土,也给予了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不断前行的力量。隆林供电的历史,值得铭记。


  回首过往,皆为序章。从历史星空下的纷繁复杂中梳理规律、积累经验,隆林人能更好地应对当下与未来的变革。


  煤油灯与小水电


  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全县有大小河流118条。汇聚丰富水力资源的隆林,从此与电产生了更深厚的联系。


  《隆林各族自治县电力工业志》记载,自1957年第一座电厂--新洲水电厂开建起,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隆林陆续建起多个小水电站,这些电站成为供电的主体。


  1970年前后,沿河的梅达、者隘等村落成了3座电站。其中,在建设规模最大的冷水电站时,县政府抽调了全县劳力都来参与建设。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劳动“挣工分”是最普遍的形式。隆或乡彭怀清的父亲就在其中,他是石匠,手艺不错,电站外墙就是他一点点砌起来的。


  不光是成年人,小孩也来帮忙。1977年梅达村建水库,7岁的韦定达还记得,水库时常会拉幕布放黑白电影,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大人们对此都“毫无抵抗力”,更何况这些孩子?“叔叔阿姨跟我们说,搬过石头的小孩都可以来看,我们一放学就跑去搬。”


  但是,小站的供电能力极其有限,往往一个电站的供电范围覆盖还不到一个村,并且要优先解决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用电问题。因此,只有在距离电站很近的地方,村民们才能享受到用电的幸福。偏远的村落大多无电可用,煤油灯是夜里唯一的光源。


  冉袖倩,1976年出生于隆或乡沙保村的村民,自打记事起,乡村的生活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夜晚一片漆黑,偶尔有家务事要做的时候,母亲会点起煤油灯,就着微弱的灯光缝补洗刷。睡不着的小孩,爱吵着母亲讲故事猜谜语。


  冉袖倩当时怎么都猜不出“拇指大小一个宝,满屋子都装不到”的谜底是什么。直到母亲解谜说,煤油灯虽小,但光亮却映射到整个房间时,才被一言惊醒。


  当时的小学书本中会提到电灯及电话的知识,可村里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模样。冉袖倩又想起母亲说的谜语,脑补着:煤油灯都“满屋子装不到”了,电灯还能更亮些?


  后来到县城念中学,她才见识到学校里电灯的光亮:长长的线路下挂着的小小灯泡,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可由于供电可靠性很差,学生们还得都带着煤油灯,作为晚自习时常停电的备用。


  而且,备用电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商品买卖数量都有一定限制。村民彭怀清还记得,要走9公里山路到县城供销社才能买到煤油,并且每人限购一斤。


  但是大的变革正在发生。1978年,改革开放从拉开帷幕,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哪里有合理的经济需求,社会资源就适当配置到哪里。


  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用电量持续增加,所用一次能源大部分需从外省区输入。而西部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具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同时开发利用条件也十分优越。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让西电东送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绝佳手段,四省区寻求变革。这次变革需要国家来拍板决定。


  能源部于1990年5月决定,撤销华南电网办公室,经与有关省区商议后,决定由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出资成立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作为业主组织开发南盘江和红水河上丰富的水力资源,建设跨省区电网,实施西电东送。


  南盘江流过的隆林县天生桥镇,开发建设起国家级水电站。1992年底,天生桥二级水电站1号机组投运发电。次年天生桥至广东第一回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投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区电网联网运行,从隆林生产的西电正式东送。这足以让隆林人在电力体制改革史上留下印记。


  根据电力送出协议,黔、桂、粤三省区每年按41%、41%、18%的比例分配留存电量,用于改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隆林县争取到了送桂电量中的一部分,被称为“留成电量”,据参与电力志编纂的彭怀清回忆,当时广西各地区都想争取更多电量,隆林县副县长撂下这样一句话:“宁可这个副县长不做了,也要把电量争取到隆林。”


  有了每年5.3亿千瓦时的宝贵留成电量,又赶上国家农村电气化浪潮,隆林人的用电状况逐步改善。


  农村电气化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利部《关于建设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请示》,在水力资源较好地区选定建设2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要求有关部门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资助和指导。隆林的成功入选,得益于此前诸多小水电站建设基础上形成的供电网络。


  根据文件精神,建设资金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并实行“谁建、谁管、谁受益”的政策,调动地方办电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在电力史上被称为“集资办电模式”,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内推行。


  因此,当时开展农村电气化的县域,基本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电力建设,当地人共同出工出资。为了更好开展建设,实现“每个村屯都通电”的目标,隆林县政府决定以乡镇为单位,每乡成立一个供电所,业务工作由县电业公司指导。


  电力自建自供自管,隆林人民热情高涨,村村寨寨投入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据电力志记载,为筹集资金,村民们卖鸡鸭、卖猪仔、卖猫狗、卖口粮;上山采草药,下山摆地摊,上交生产队一分一角的小票子。


  儿时就与电站建设打过交道的韦定达,在电力建设时成为者隘供电所的一名电工。据他回忆,筹到资金后,为了线路尽快架到村屯,村民都主动出工出力抬电杆。1300多斤、9米长的电杆,需16个成年人抬,“那时候村屯没有通路,都是山路,我们抬过的电杆,最远的超过10公里,一抬就是一整天。”


  村民们东拼西凑的资金仍然有限,电杆架设的电线往往买不起有线芯的钢绞线,仅仅搭上细细的铝线,这就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当时通讯不便,每每停电,村民们经常走几公里的山路到供电所,把韦定达和他的同事请来检修。


  检修完成复电后,热情的村民总会拉着电工到家里,把自家酿的好酒摆上饭桌。“尤其是苗族人特热情,酒也烈,不喝还不让走。”韦定达说。


  物以稀为贵。在用电紧张的年月里,韦定达内心深深感受到职业受到的尊重。在他眼中,其实村民们为电力付出了太多,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人。他还记得,除了检修时的帮忙,每年春天,村屯大队长向他知会一声后,就会自发带着村民给线路清树障,“做得真是好,把线路周围清得干干净净”。


  随着农村电气化推进,很多偏远的无电村屯开始通电。隆或乡沙保村冉袖倩家里也点上了灯泡,虽然经常因为电压不稳灯丝发出咔咔声。


  电力的作用是显着的,直接刺激了当地支柱型产业发展,引发铝业一度振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新模式逐渐蔓延至这个南方县城,彻底颠覆了传统,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发展。据统计,位于天生桥二级电站两侧的广西隆林县和贵州安龙县,在电站建设前每年财政收入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而到1996年,全年财政收入就突破1亿元。


  一个浙江温州人从改革开放的前沿跑来这里卖起了馄饨,隆林人当时很不理解,笑话他傻,“隆林怎么能比温州好赚钱呢?”可没想到一段时间后,笑话他的人都来买他的馄饨。据说,发了财的温州人还不忘给同乡透露这里的商机,拍下带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意味的短短2字电报:速来。


  农电改革大势


  农电改革前,全国各地管理体制混乱,依照县供电企业与省电力公司的关系大体可分三种模式:直供直管(县是省的分子公司,由其直接管理)、趸售(两者无直接管理,只是业务关系,县从省买电转供给用户)和自供自管(两者既无管理也无业务关系,隶属县政府,电源、电网独立运行)。其中,自供自管模式多出现在水力资源丰富区域,县里依此发展小水电站,建设电网独立运行,当时全国这样的县达600个,隆林就是其中之一。已经在隆林电业公司工作的彭怀清用“半封闭”来形容电业发展状况,“只跟县政府打交道,百色地区电业公司根本管不着我们。”


  我国长期实行集资办电,农村低压电网由农民自己建设管理,农村发生的电能损耗、运行维护费用和农村电工报酬,都要通过电价向农民平摊;农村电网维修、改造没有资金来源,电网设施严重老化,平均损耗率一般都在30%左右,城乡电网管理体制不同,是造成农村电价高于城市的重要原因。


  为扭转这种状况,199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的请示》,以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为目标,简称“两改一同价”;1999年1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意见》,其中对自供自管县供电企业,要按照电力工业的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因网制宜,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革。两份文件的出台拉开了我国实施首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序幕。


  但因银行贷款不利等缘故,隆林电网并没有得到系统的规划和改造,村民们未能享受到“两改一同价”释放的红利。供电半径过长、供电设备和线路陈旧造成电网安全隐患极为突出,在线损高且电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处在较高水平。“10多年前,我家里的电价还1块多钱一度。”但还有比冉袖倩家更贵的电价--两三块钱一度电的村也是有的。并且,隆林农电管理体制改革也没有显着进展,县电业公司仍然是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


  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电改5号文),启动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成为此轮电改的重点,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以广西等南方五省区为供电服务范围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电改5号文还特别指出,属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管理的电力企业,也要实行厂网分开;以小水电自发自供为主的供电区,要加强电网建设,适时实行厂网分开。这就表明,隆林电改势在必行。


  代管与划转


  自供自管和趸售模式的县供电企业,原则上应上划由省(区、市)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暂时不能上划的,可以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省(区、市)电力公司代管,逐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文件发布后,代管和上划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


  南方电网公司作为电改的产物,成立之后也始终扮演着改革试验田的角色,在它所服务的南方五省区内执行着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在隆林的改革,来得有些晚,却也还不算太迟。


  2009年隆林县委县政府与广西电网公司签订协议,隆林县电业公司划归广西电网公司代管。但因对体制改革存在分歧,双方对电业公司划转协议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直到2014年6月才最终完成。


  协议表明,隆林县政府同意在县电业公司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后,将其电网资产整体划转广西电网公司。隆林县电业公司成为广西电网公司44家县级企业中最后一个划转的代管县公司。对于电力经营主体及其复杂的广西百色来说,这次划归无疑又是一次重要的变革与突破。电改5号文“厂网分开”的部署在隆林落地。


  其时,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作为隆林支柱的铝业持续低迷,用电规模下降严重。电业公司经营状况堪忧,多年亏损。


  但划转后的变化,很多员工都用“空前”来形容。仅从电网建设投资看,至今年5月份,广西电网公司共安排了隆林电网新建及改造项目1454个,项目总投资11.15亿元,与隆林县划转时固定资产原值4.3亿元相比,短短4年时间相当于再造了2.5个隆林电网。


  现在,走遍隆林的县城村落,几乎随处可见施工中的电网建设。与天生桥毗邻的桠杈镇,服役20多年的35千伏变电站正在进行线路改造,准备增加一条35千伏入线,形成双电源供电,极大提升村镇供电可靠性。


  管理也有很大的改变。划转前,安全生产管理粗放,很多问题“老检查、老发现、老不解决”。韦定达一股脑地抛出一堆话:调度也不规范,停电也不办票,打个电话就停,搞完了就送回电,现在回想真的非常后怕。“有一次,我都上杆准备作业了,好在调度打电话过来说停错电了,几秒钟,跟死神擦肩而过。”划转后,只要开展作业必须要严格“两票”制度,一定要通过调度来停送电。


  为了更快改变老员工习惯,广西电网百色供电局安排专人到广西电网百色隆林供电局(已由电业公司改成供电局)各个供电所“手把手”培训。通过系统操作填单,只有上一步填写正确完整,才能进入下一步,确保安全管理施工。桠杈变电站站长吴秀科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不想丢饭碗,就得老老实实学。”后来,他也感受到这种规范管理带来的好处。2016年,广西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评价中,隆林供电局综合排名提升了7位,改写了划转以来在全区44家县级供电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一的历史。


  但隆林供电局仍不满足。副局长冯绵强盯着跳闸率的指标:“附近的田阳、田东、平果几县每年才几十次,咱们县400多次啊,虽然比刚划转时减少了近两倍,我们还要努力。”况且,同网同价还是许多年前国家提出的目标,而今新一轮电改已开展3年有余,隆林供电人也要紧跟新形势,应对新变化,寻找新机遇。


  隆林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支部书记黄忠今年49岁,14年前在桠杈变电站任职时,他买下几棵桂七芒果树在站内种下。岁月流转,昔日低矮的芒果树如今已亭亭如盖,待每年盛夏,站内员工都能品尝到香甜的滋味。这是时间的力量,这是变革的结果。


  南网报记者 帅泉 通讯员 陈妍 韦露 陈伯鑫 冉袖言


  》相关新闻


  “亲人式”服务助力隆林产业园加速“奔跑”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广西电网百色隆林供电局围绕脱贫攻坚,全力打造隆林县城西轻工业园区和桂黔产业合作园区,实现依靠工业增量提质,开启加速“奔跑”的新征程。


  为吸引招商引资,隆林供电局在园区开建之初就谋篇布局,提前了解园区的用电规模,在用电规划上提前介入,做足文章。


  目前,隆林城西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了7家企业,分别为木业、铝深加工、服装厂、混凝土生产、机械厂和蚕丝厂等。由于做好了前期规划,园区共有1250千伏安变压器1台,630千伏安变压器3台,250千伏安变压器3台,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其他160千伏安以下变压器3台,园区共计容量4725千伏安,目前基本能满足入驻企业的用电需要,园区每个月的用电量约为120万千瓦。


  隆林供电局不光在前期为配合政府引得“金凤凰”栽好用电服务的“梧桐树”,在园区各类企业入驻生产后,更是进行了深度的服务。园区混凝土生产公司的女老板杨经理称赞该局服务不光是“保姆式”的服务,更是“亲人式”的服务。


  去年,有一次隆林供电局由于设备检修需要停电。按理,都是由片区的供电服务人员电话通知他们要做好停电准备的。但是,那天,杨经理的手机没有电了却没有注意到。片区经理龙仕荣打了十来次电话,杨经理仍处于关机状态,龙仕荣就急了!因为混凝土加工时如果已经上料,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停电,混凝土会凝结在机子里面,后果难以想象,损失难以估计。龙仕荣赶紧骑上摩托车火急火燎地赶到混凝土工厂里找到杨经理,说明了过两天会有停电的通知。杨经理得知后吃惊不小,了解到供电局人员在联系不上自己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地通知到自己,感动不已,并给了“亲人式”服务的评价。(冉袖言)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变革中,隆林供电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