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南方电网公司:持续推动职工创新助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图文)

唯创新者胜

作者:杨辰曜 刘文权 蔡素雄  2020-08-28

W020200828365476224440.jpg

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陈益平创新工作室的“飞手”正在使用无人机对线路进行防鸟害巡视。 张羽 摄

W020200828365476271853.jpg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输电知行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两栖带电作业机器人现场测试。 叶健辉 摄

W020200828365476302723.jpg

在南方电网公司2019年职工创新成果推广交流会上,参展人员展示创新成果。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赖增鹏 摄

  “公司要以开放融合、协作共享的心态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引领性和辐射性的行业创新平台;要继续支持职工创新工作室、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和运营,为创新实践提供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持……”在日前召开的南方电网公司2020年创新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强调,要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新、踊跃创新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公司深入推进职工创新工作,不断加大创新成果孵化和转化力度。此次大赛是南方电网公司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工作室联盟孵化“南网创客”

  公司搭建“五位一体”平台,形成“事事皆可创新、人人皆应创新”的共识

  云南电网电科院的朱梦梦赶上了好时候。2014年,朱梦梦入职时,职工创新已全面铺开。朱梦梦来公司第一年就有机会做自己的创新项目,如今他已成为一名有着十余项创新成果的“南网创客”。

  不仅如此,他所在的“星火电研工作室”每年都吸引不少新员工加入。“大家非常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发挥到创新项目中来。”朱梦梦从一个创新新人成长为工作室的主要成员,除了攻克创新项目,他还承担着为供电局培养技术骨干的任务。现在,朱梦梦带的两个徒弟已从刚入职的基层员工成长为云南电网公司三级助理技术专家。

  像朱梦梦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借助南方电网公司提供的职工创新平台,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同时为公司带来极大的创新效益。

  深圳供电局研发的“小智”客服机器人在2018—2019年累计销售额626万元,为深圳供电局新兴业务企业创造利润210万元。这背后站着一位90后创客——饶竹一。2015年,作为深圳供电局信息中心QC中心的成员,饶竹一接到入职后的第一份任务——开展智能客服机器人QC项目。“接到任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幼儿园刚毕业要去读博士一样”。即便如此,他仍然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开发软件、买硬件研制机器人……在没有依赖厂家的前提下,饶竹一仅用了大半年时间便打造出第一代“小智”客服机器人。

  现在,饶竹一所在的团队做的已不单只是QC项目。他们组建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科大讯飞等高新企业,成立了深圳供电局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入驻深圳南山智慧广场“双创”基地,全面承担深圳供电局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

  朱梦梦所在的“星火电研工作室”、饶竹一入职初期参加的QC项目,均是南方电网公司工会搭建的职工创新平台体系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形成由合理化建议、QC攻关、劳模(技术能手)工作室、工作室联盟和职工创新网络构成的“五位一体”平台,建立了由个人到团队、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线上到线下结合的职工创新体系。2017年以来公司重点打造了输电、变电、配电、继保、营销、发电、数字化7个跨省区的工作室联盟。通过联盟,不同省区的工作室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交流、合作的机制,促进了资源共享和力量整合。

  在南方电网公司,职工已经形成“事事皆可创新、人人皆应创新”的共识。目前一个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企业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更多的员工加入创新队伍,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迸发出更强的创新动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效益、活力、凝聚力。

  从“藏在闺中”到“站上舞台”

  公司不断加大创新成果孵化和转化力度,让创新者拥有更多获得感

  创新有很多种,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等创新。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为创新者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在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陈益平创新工作室,摆着发热丝装置无人机、中继无人机、特级抗风防水无人机、激光雷达多旋翼无人机……作为一个以无人机为创新主体的工作室,他们把无人机与运维输电线路工作深度融合在了一起;广州供电局输电知行创新工作室首创的两栖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现了空中飞行和在带电导线上行走的两栖作业模式,解决了长航时、可跨越障碍、带电巡视及带电作业问题。

  一方面,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取得了一大批职工创新成果,包括实用型成果300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1405项,解决了大量的生产实际问题。

  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不断迭代,拓展了线路巡检、清除飘挂物、铁塔3D绘图等多种功能,带动作业模式的转变;职工研发的直流试送仪,能快速定位线路故障点,在全网基层300多个班组推广,大幅缩短了配网复电抢修时间;职工研制的安全带防坠落保护“平安环”,其第五代产品已推广至山东等地区;职工发明的“智能预警安全头盔”,荣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得到多个外部创投机构的认可……在近年来公司举办的职工创新成果展中,有些成果也吸引了其他行业、其他企业的关注。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大批成果“藏在闺中”,急需在成果转化的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现在企业的互联性非常好,一家有一方面的专长,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合作伙伴,已经不再要求一个创新者必须集技术、营销、管理、金融等多种角色于一身。

  给予创新更多的包容与耐心

  公司将继续优化体制机制,释放30万员工的创新潜力

  企业中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至关重要,持续性的技术积累及产品更新也同样重要。这需要企业的每一个成员怀抱着对企业发展的使命感,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企业来说,应该对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与作为给予鼓励,既包括物质的奖励,也包括搭建平台,为员工创新营造适宜环境。

  2017年,公司工会联合创新部等部门,通过专题调研、职工代表巡视等形式深入基层了解职工创新情况,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职工技术创新的意见》,有效解决了诸如小额采购实报实销、成果加工配发通道等职工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制度设计,为公司职工创新工作蓬勃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南方电网公司在科研总费用中将职工创新项目经费专列,比例从2013年的3%逐年提升到如今的“不设上限”,此外还设有职工技术创新奖、大众创新奖等奖励,扩大了奖励覆盖面,提高了奖励的实效性。

  “以前项目申报很麻烦,要填一堆纸质申请表。现在通过微信立项,只要‘一键加入’,大家都可以对这个项目提意见,创新更加方便了。”2020年“南网创新杯”智慧能源创新创业大赛形象大使李正强说,“公司还组建了工作室联盟,大家定期交流切磋,慢慢地就形成了既互帮互助又你追我赶的创新氛围。”

  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工会将继续深化工作室联盟建设,升级“工作室联盟掌上空间”,推广TRZI理论等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工作室联盟在“研讨攻关重点、交流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总结创新经验、助推成果转化”上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品牌效应。

  公司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创新本质上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试错和探索,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地改善和提升。一个关键创新的背后需要积累足够多的失败,这要求公司对创新拥有更多的包容及耐心。创新是成就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和员工,始终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企业为员工搭平台,员工立足企业出成果,结果也是共赢的。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刘杰 通讯员 杨辰曜 杨晶晶

  》专访

为创客点赞

——专访南方电网公司工会主席 王方

  南方电网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公司职工创新方面的整体情况。

  王方:南方电网公司党组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署,从员工全员参与的角度推动公司创新工作。在公司2020年创新大会上,孟振平董事长强调,要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充分释放广大员工的创新潜力。自2013年公司出台《关于鼓励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意见》以来,职工创新在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资金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深化,从最初的职工个人爱好的点状创新,发展到覆盖各分、子公司的900多家劳模(技术能手)工作室,再升级到涵盖电网各专业的工作室联盟,从单一的个体创新变为有组织牵引的系统创新,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很好的创新氛围,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

  从参与主体上看,职工创新是公司创新的基础力量,因为它面向最广大的职工群体;从创新成效上看,它是公司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量的职创成果在降低劳动强度、减降作业风险、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作业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南方电网报:请问公司在职工创新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王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激励机制最值得称道。客观上讲,职工创新成果起初在推广上有一定阻力,各省公司、地市供电局认可这些成果,但跨省、跨单位主体很难得到推广应用。我们从总部层面推动出台了相关政策,保证好的成果能在公司内部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还有激励机制。员工做出了成绩,不能只是口头表扬,要让他们从激励中得到更多获得感。成果推广应用好的,我们都给予重奖。重奖不是乱奖,我们根据相应的计算方法,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地把真金白银奖励到创造成果的个人、团队手上。

  南方电网报:在推动公司职工创新工作中,职工发挥了怎样的能动作用?

  王方:我们在央企中首创打造了“南网创客”荣誉品牌,三年来共评选表彰出了60名“南网创客”,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有些创客,本来就是名牌学校出来,基础很好,又在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地方,比如珠三角地区。有些身处“老少边穷”的地方,学历不高,甚至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自学成才,通过搞创新有了自己的专利,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

  比如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的王磊,复员军人出身,起初是个电力的“门外汉”,现在已经成为贵州电网公司的继电保护专家。还有系统内大家比较认可的“草根专家”王世祥、刘秀雄等,他们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照样成才。

  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些员工非常可爱。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执着的追求,对工作有强烈的热情,对企业有满满的忠诚度。创新不是单纯投钱就能带来效果,它会耗费员工大量的时间精力;员工自己要有积累,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同时需要个人或者联合他人来解决问题,最后才能变成成果,中间的过程相当复杂。但是他们做成了,真的应该为他们点赞!

  南方电网报:工会在其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王方:就是以工作室为抓手,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协调资金、政策支持,让职工能放开手脚创新。

  比如,2017年,职工代表通过各种渠道提出职工创新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工会联合创新部、供应链部、生技部等部门一起到基层调研,向公司党组作了专题报告,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全面解决了职工创新中的管理、服务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成果如何推广、激励如何兑现,切实地为员工扫清了创新路上的一些枝枝蔓蔓,才结出了职工创新的累累硕果。数据显示,2013年,全网共有500多个职工创新项目,到2016年是1000多个,现在已经超过2000个了。这种连续翻番的背后正是公司持续帮助职工解决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员工才有了更大的创新动力。

  南方电网报:下一步,公司的职工创新工作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王方:总体上看,目前公司职工创新工作推进有序,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关政策仍然要完善,比如要更加清晰地界定个人、团队在项目中的贡献率;要更加专业审慎地评价项目的价值,还要想尽办法把好的成果推广出去,产生更大的价值;要相应配套更加灵活、更大力度的激励政策,以保持大家持久的创新热情;要学习应用好创新工具,发挥工作室联盟等平台的作用,提升大家持续的创新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帮助员工把前端的服务问题打通,接下来将在后端的成果转化上发力。我们要推进好的成果进入孵化器,由孵化器来判断它的商业价值。如果有商业价值,更大规模的资金(风投、跟投等)、服务等将自然而然地进来。

  公司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正能量。创新就是提升正能量的动力。企业为广大创客投入一分,他们为企业可能带来超过十分的收益。我们相信,经过共同努力,职工创新工作将会更加有力地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创新方法论

  TRIZ理论,为创新插上“翅膀”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创新工作硕果累累,特别是职工创新蓬勃发展,全网职创项目从2013年的550项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2103项。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项目撞车、创意雷同的现象也在增多,一些职工在开展创新时既“无新米下锅”,也缺乏对原有成果迭代升级的办法,持续创新的能力有待提升。

  研究表明,几乎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靠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的,可见创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日前召开的南方电网公司2020年创新大会上也提出,要应用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效率。

  TRIZ(发明问题解决原理)就是一种享誉世界的创新方法。上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带领一批研究员分析了世界各国几十万份专利后发现,仅有1%的解决方案具有原创性,其余都是对已知方案或概念在新领域的应用。于是,阿奇舒勒创立了TRIZ理论,从海量的优秀专利中提取出一批TRIZ发明原理和知识库,将现实问题转化为TRIZ标准问题,利用TRIZ工具和方法查找或求解标准答案,最后将标准答案转化为具体的发明方案,形成一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解题过程。

  TRIZ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对所有创新问题的普适性。波音、通用电气、三星、华为等公司都在利用TRIZ进行产品创新研究。自2008年开始,科技部等国家部委陆续开展了对TRIZ的大范围推广与普及活动。为了进一步开拓职工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2019年,南方电网公司工会将TRIZ引入劳模(技术能手)工作室技术交流活动。TRIZ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从降低学习成本和便于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运用“五桥结构”来把握TRIZ的精髓。

  这五座桥分别是思维桥、进化桥、参数桥、结构桥、功能桥。从创新的方向看,思维桥是由设定的“最终理想解”逆向挖掘问题根源的过程,其他桥都是由问题出发寻求解决方案的正向过程;从创新的路径看,思维桥和进化法侧重于启发创新的思路,参数桥、结构桥、功能桥侧重于应用“矛盾矩阵”“76个标准解”“30个HowTo模型”等创新工具;从创新的对象看,思维桥、进化桥适用于普遍性问题,参数桥是从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入手,结构桥是从物质和场的关系入手,功能桥是从功能和资源入手。

  目前,公司工会开展的TRIZ培训已逐步从聘请外部师资发展为培养内部讲师,从编制课件延伸至开发TRIZ应用软件。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各专业工作室联盟开展更大范围的TRIZ交流和竞赛,让TRIZ为职工所用,为职工创新发展插上“翅膀”。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南方电网,职工创新,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