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贵州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村民回乡创业 企盼红火生活

感受当地村民在寒冬中丝毫不减的生活热情

  2018-02-22

W020180213237642822078.jpg

  冬日的威宁,年货集市上飘着烤洋芋的味道。陈举 摄

W020180213237642879007.jpg

  在雪中燃起篝火,抵御严寒。金辉 摄

W020180213237642918454.jpg

  在雪中共进午餐——烤洋芋。金辉 摄


  中国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迎接着春节。


  作为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草海火车站也不例外。纷飞的鹅毛大雪,挡不住一列列进站的列车,也挡不住大包小裹的乘客们回家过年的匆忙脚步。


  “刚下车,刚下车,不要急嘛,就快到家喽!”一手牵着孩子,肩上背着行李,另一手中还紧握电话给家里通报行程。10分钟之内,整整一列火车的乘客都挤出了车站,没有人愿意在回家过年的路上浪费时间,只留下站台雪地上无数个返乡心切的脚印,又被大雪覆盖。


  伴随着归乡脚步的是冰雪和寒潮。2月2日,就在今年春运开始的第二天,贵州迎来了新一轮的寒潮凝冻天气。在这样的寒冷冬天里,威宁人将怎样以自己的方式迎来春节?


  午夜的街灯下,他们在寻找什么?


  白天时,金钟村最热闹的地方是赶场的集,风雪中到处都飘散着烤洋芋那股焦糊又香美的味道,老奶奶背着背篓,里面朝天伸出两只猪腿,蹄子随着她的步伐晃动,这是当地过年的必备年货。但是到了晚上,赶场的集市散尽,各种小生意门面关张,唯独还亮着灯光、堪称是村街上夜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陈俊的店——他的快递收发站。


  直到午夜两点多,收发站门前还挤满了前来收快递的人,“都是年货嘛,送给家人的、爱人的、朋友的,不能迟了哦,必须要年前拿到。”陈俊一家人都来帮他忙,可还是忙不赢,因为毕节地区普降大雪,冰雪封锁了高速公路,很多快递包裹被拦在路上,许多人每天都来店里问下到了没,这种焦急等待的心情,陈俊很理解。


  所以只要路况稍好,刚有一车货到,他马上跳上去卸车,坚持到后半夜,直到把最后一个取包裹的人送走才关门。


  和村里很多人一样,陈俊也曾在外打拼。2006年,他离开家乡到广东佛山美的电器的工厂打工,一直到2012年回来以前,他每年都会寄一件电器回家。“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寄回家的电器,是一台电暖炉。”陈俊说。然而成家后,在外漂泊无根始终不是办法,于是,他把村街上自己的房子改成了快递站,自己当起了老板兼装卸工,老婆李珍珍就是电脑前的订单处理员,连亲戚的8岁孩子都来帮他分拣包裹,年前每天都在上千件的快递量,平日里每天也有几百件,而这仅仅是附近几个村的量。


  他的收入也比打工时翻了几番,“只要选对了创业的点,在哪都不是问题”。他搭乘上了乡村网购消费发展的快车。


  春节前,李珍珍接手最多的寄出包裹,就是当地特产的火腿。“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春节回不来,本地的父母就快递家乡的火腿给他们,让他们尝尝家乡的年味儿。我们的火腿很棒的,宣威火腿都是从我们这里传过去的呢。”


  午夜,街灯下,柜台前挤满了人的快递站,这里转运的有思念,有牵挂,有爱意,有孝心,有对新生活的企盼,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有留在家乡也能把日子过好的决心。人们心满意足地在背后的背篓里装走了自己的包裹,陈俊也终于可以回家休息。陈俊打开手机,在微信群中看到,金钟供电所营配班班长张虎在供电服务客户群里发了新春祝福的表情。


  大家都在渴望一个心满意足的年。


  新春佳节前,他又在歉疚什么?


  威宁县平均海拔约2200米,冬季气温最低时低至-10℃,这里的人们在冬春两季习惯用煤炉取暖,金钟村也不例外。


  但近年煤炭价格高涨,每月燃煤钱都多出几百,这让许多村民开始使用电暖炉取暖。在金钟村集镇上开饭店的罗祥盛就是其中之一。“吃饭的餐桌还是用煤炉,因为煤炉桌可以一边烤火一边烧菜,但咱家里取暖早就用上电暖炉了。”罗祥盛说。


  因为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罗祥盛经营的得月酒楼坐满了人。得月酒楼在当地是有着近3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最早时是由罗祥盛的姨父经营的,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罗祥盛和他的爱人接手。


  金钟村虽然不是一条传统意义上的富裕村庄,但位于金钟村的这个集镇上,大大小小的餐馆有百余家,竞争非常激烈,但罗祥盛的得月酒楼并没有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要说我这么多年来的经营心得就是两个字,朋友。干这行的时间长了,乡亲们一到要办酒席或者普通上个馆子聚聚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我。”罗祥盛说。


  而在食客的眼中,得月酒楼的一大特色就是上菜快。在得月酒楼的一楼主厅,一台崭新的电蒸菜箱正在运转。这是罗祥盛3个月前从网上采购回来的。“没有这个蒸菜箱的话,客人多的时候根本赶不上上菜时间。”罗祥盛说,每当店里客人比较多或者有人来办酒席的时候,这台功率6000瓦的蒸菜箱就要跟他一样“忙碌”起来。


  2014年12月,110千伏金钟变电站正式投运。金钟供电所副所长文彦对金钟变电站投运当月金钟供电所辖区内用电量的猛增印象深刻。“那年的11月用电量只有90万千瓦时,金钟变投产后,电量当月就翻了一倍,达到180万千瓦时。而到今年,金钟镇的月平均用电量是360万千瓦时,比金钟变刚投产时又翻了一番!”文彦说,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旺得很。


  在2月初的一轮寒潮中,金钟供电所辖区的梅花山线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覆冰情况,文彦和张虎他们一大早就分头赶赴辖区内各个覆冰严重的线路地区去抗冰保电。对于这样的方式迎接春节,文彦一点都不陌生。


  10年前,2008年冰灾中,文彦的老婆刚好在预产期,他冲在了抗冰保电的第一线,没有陪在产房,被老婆念叨埋怨了很久。10年后的今年春节,老婆刚好又是二胎预产期,“看这几天的覆冰情况,我肯定又不能去产房陪护了。”说到这,这位嗓音粗粝的彝族汉子眼睛一红。


  不仅仅是文彦和金钟供电所,在冰雪寒潮中,整个威宁地区的供电员工都处于抗冰保电、保障春节用电的“临战状态”中。处于高海拔地区雪山镇的雪山供电所,地名里就带着“冰雪”,自然是抗冰中不能少的,所里的汉子们披着当地的毛毡御寒,扛起经过特制的竹竿,去除线路上的覆冰,然后围坐在火堆旁一起吃烤洋芋。这就是他们迎接春节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节,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迎春方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们都想过一个温暖、团圆、美好的年。


  在家创业时,他们在思考什么?


  联民村的老乡李学林正在盘算着新的一年。


  去年一年,他和老伴任务多多,既要照顾孙儿孙女,又要养牛养猪,3只猪在年前卖了6000块,每头牛也卖出了两万多块,都算是个好价钱,他很想多养几头牛,他想让两个儿子回家帮他养牛,“10头牛养一年就能卖20几万,一家人不是挺好的么?”


  可是儿子不同意。“养牛要到年底卖了才有钱,我还是喜欢每个月都能发工资的工作。”于是,儿子选择了在县里的工地上开挖机,每个月七八千,也算是高薪。


  “不一样喽,现在的生活好了,搞搞养殖,赚钱也多了,只是年轻人的想法和我们老一辈不一样了。”李学林感慨说。


  他也曾是个外出打工一族,足迹从香格里拉到沿海地区,也算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人,当他终于在当了爷爷以后打算安安心心在家乡养牛致富时,儿子们却不愿意与他一起。“不过我也理解了,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在外面跑。”


  近年来,包括电网、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外出务工大省贵州的村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单向的,不是说以前全部外出打工,现在又必须全部回家创业。“现在选择多喽,随个人意愿。”这就是李学林眼中的新时代,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选择机会,同一家人也不例外。


  而金钟村的李安华,选择了回来。


  虽然气温只有-7℃,还下着小雪,但李安华一大早就拉开了他在金钟村集镇经营的小超市的铁闸。今年39岁的李安华从1998年开始辗转于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后来他在汕头经营起了一家小超市,在汕头多年,他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都能听得懂潮汕话了。但是每次回乡望着年迈的双亲,他内心也是很多无奈。


  2017年7月,为了照顾父母,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金钟,开起了这家小超市。这是他的超市开张后迎来的首个春节。


  为了这波年前赶集,李安华的超市进了大量的年货。“要是这几天年货卖不出去,等过了年三十就很难卖出去咯。”李安华说。然而,李安华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这一天,他超市里的糖果、饮料、烟酒、对联、红包等等应节货品卖出了一箱又一箱。尽管年货买卖红火,可是李安华盘算下来,金钟镇的人流量始终还是比不过汕头,“汕头许多打工的年轻人,消费力很强,老家这里平日都是老人和孩子多,买不了太多,所以超市生意嘛,还是比不了在汕头。”


  家是回了,可生意不如前了。李安华不后悔回家的决定,超市对于他来说是熟门熟路,可是换了地方,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全凭老经验。所以,他把小超市交给老婆来打理,他又和几个村里的老乡一起做起了挖机出租的生意,因为附近工程建设逐渐多起来,租挖机的生意很好。


  “不管在哪里,自食其力,努力赚钱,把家里人都照顾好,这就是我的想法。”


  一个小男孩抱起一瓶可乐,丢给李安华一块钱就跑,李安华忙喊:“喂!一块钱哪里够,要两块!”小男孩抱着可乐跑回来,又丢下一块钱,李安华觉得好笑,就把钱给回小男孩:“问你婆婆新年好!”


  南网报记者 关飞 冯俊程 通讯员 陈举 尚昆


  ■故事


  在总书记惦念的遵义市花茂村,回乡创业正成为热潮


  从农家穷娃到“草莓大王”


  行走在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清澈的白腊河穿村而过,青青绿野围绕着农家小院,农历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门口高挂着灯笼,大红对联映衬着白墙黛瓦,一派新春景象。原先的“荒茅田”如今已变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在花茂村王世刚家的草莓园里56个大棚整齐排列,棚外寒意正浓,棚内却温暖如春,棚内一排排红彤彤的草莓鲜艳欲滴,为单调的冬季增添了一抹亮丽,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棚内采摘试吃。据草莓园主人介绍,他们家的这批草莓从1月初开始成熟,正好赶在春节前上市。


  今年41岁的王世刚是土生土长的花茂人,15岁离开家乡,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地务工,直到2014年才回乡创业。说起原先的花茂,王世刚很感慨,他说那时的花茂,吃水靠挑,道路泥泞,家中姊妹众多,父母都靠种地为生。2014年花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37岁的他决定回乡创业,经过几年努力,现在年收入已近50万元。


  2月初的花茂村室外气温已近0℃,但王世刚家的草莓大棚内温度一直保持在15℃左右,这都得益于大棚里面的增温设备。王世刚说草莓种植、浇水、取暖、照明样样都离不开电,特别是在草莓生长期,需要大量用水,就得靠抽水设备来帮忙,这些都少不了电力的支撑,“原先的电打米机都带不起,现在用电完全不愁啦。”王世刚感叹道。


  1月下旬的一天,草莓园的增温设备电源开关发生故障,这时室外温度已接近0℃,棚内草莓一刻也冻不得,他一个电话打给枫香供电所乡愁电力护卫队的片区客户经理雷刚,10多分钟就赶过来解决了。


  为确保辖区客户春节期间用好电,遵义播州供电局深化“网格化客户经理”管理模式,积极推广“一站式”客户服务,分层级设立了230名客户经理,设置了24小时服务电话,在供电线路、台区、社区或村寨等张贴信息牌,客户有任何用电问题,只需通过客户经理这一站,即可完成业务办理或获得满意的答复。同时该局还针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开启“暖心套餐”用电服务举措,确保外出务工返乡用户用上放心电、满意电。


  “习总书记说在这里找到乡愁,其实对我们来说,回乡创业,真的是一种对乡愁的回归。”王世刚说道。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守护好乡愁这张名片,播州供电局超前服务,主动作为,近年来累计投入“小康电”建设资金560余万元。成立了乡愁电力护卫队,护卫队以“守护乡愁,助力小康”为宗旨,在花茂村架设了红色文化旅游区专线、实施电缆入地工程。改造后,全新的配电表箱代替了破旧的表箱,私拉乱接线路的现象不见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正如党的十九大代表、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这两年,花茂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水、电、路各方面建设都有很大进步,花茂村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要依托电力推进。”


  (刘代媛)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贵州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回乡创业,红火生活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