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国家电网供区7.8万个自然村实施村村通动力电改造(图文)

小康路上的新希望

作者:许争 孟冉冉 王建  2017-07-20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基础设施,电力是农村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2016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两年攻坚战”,其中,“井井通电”工程已于6月底前全部竣工,提前半年完成任务,1.29亿亩农田因此受益。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动力电工程也将于9月30日前完工。2016~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206.3亿元,为7.8万个自然村实施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改造。


  今年3月,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已率先完成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建设任务。走进安徽省临泉县,记者感受到,动力电帮助村民们拓宽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W020170720341383623434.jpg

  供电公司员工服务当地茶厂用电。李金辉 摄


  养殖场通了动力电  一年能赚三十多万

W020170720341383638669.jpg

  供电公司员工为泥鳅养殖场检查水泵。 王建 摄


  盛夏时节的安徽临泉县高塘村,脚下的土地都在冒着热气。7月12日早上,记者从村东口下了车,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十多分钟,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池塘便映入眼帘。在增氧机呼呼的运转声中,池里的泥鳅正欢快地争抢着食物。


  刚撒完饲料的宁建华挽着裤脚,站在池边喜滋滋地看着。51岁的他是这家初具规模的泥鳅养殖场的创始人,这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皖北汉子,已经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返乡致富带头人”。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泥鳅梦”,宁建华吃了不少苦头。


  临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全县230万人口中,有70万以上的外出务工者。宁建华曾经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他和妻子来到湖北武汉东西湖的一个养殖场,开始了近十年的打工生活。


  2014年的一天,宁建华收到女儿小玮的一封信。“爸,妈,你们在外边不要担心,我最近可听爷爷奶奶的话了,昨天想你们想哭了,我都偷偷地没告诉他们……”宁建华从卧室的抽屉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给记者看,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却用力写得很深。这让宁建华动了返乡之心。


  “为了能在闺女身边,俺们一定得回来,但继续种地的话,她的学费俺都交不起。”宁建华告诉记者,仅靠着家里种庄稼的两亩地,一年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全家人的开销。好在在湖北打工期间,他拿到了一个最贵的“报酬”——泥鳅养殖技术,这也成为了他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掌握了这项技术后,宁建华开始做起了“泥鳅梦”,他打算在高塘村先承包四十多亩地,以合作社形式,把村里第一家泥鳅养殖场张罗起来。


  2015年回乡后,宁建华立刻喊上四个邻居入股,挖了15个小池子蓄上了水,每个池子投了10万尾泥鳅苗,有模有样地搞起了养殖。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夏季的高塘村长时间高温,泥鳅苗容易缺氧。宁建华买了3台增氧机,但在安装时才发现池塘电压不足,增氧机无法正常运行。很快,泥鳅苗大面积死亡,那年,宁建华赔了30万。


  正当宁建华心急如焚,打算放弃的时候,去年12月初,临泉供电公司高塘供电所为他的泥鳅养殖厂送来了动力电。


  “我们为泥鳅池安了一台三相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架了一条400多米的380伏线路。”对于当时给宁建华的泥鳅池通动力电的场景,高塘供电所员工石勇依然记忆犹新。通往池塘的路狭窄曲折,车开不进去,石勇和同事们就人工抱杆,一点点往里挪。用了不到三天,就将池边不安全的老线路,全部换成了整齐划一的带绝缘层的粗电线。


  有了动力电,池塘的增氧机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运作,这么热的天,泥鳅苗却再也没缺过氧。这个月,宁建华又新买了三台抽水泵,代替了以往一根管进水,一根管出水的低效率模式,厂区全部实现了排换水自动化。


  动力电通了,宁建华的腰包也鼓起来了。“12块钱一市斤,好了能产出50000斤,除去成本,一年能赚三十多万呢。”算完这笔收成账,宁建华禁不住喜上眉梢,“农网改造实实在在为俺们家办了件大实事,是俺们农户致富路上的‘功臣’。”


  农户在哪有需求,电线就架到哪。临泉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一班主任马宗云告诉记者,临泉供电公司共投资1.3个亿,派出45个班组,近400人的施工队伍,完成了522个动力电改造项目,惠及农村居民36842户。


  如今,高塘村又有了新气象——电线架到哪,农户创业就到哪。“动力电更足,经济发展更快,返乡创业人数增加了近一半,高塘村再也不是当年只有留守老人和小孩的‘空心村’了。”高塘村村支书宁亚说道。


  今年9月,小玮就要上大学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报的专业是电子商务:“我毕业后也要回来创业,用学到的专业知识,让村里的好东西通过网络‘走出去’。”


  动力电圆了宁建华的“泥鳅梦”,更让高塘村焕然一新。在这里,越来越多曾经外出务工的青年,正踏上一条返乡创业的致富新道路。

W020170720341383644328.jpg

  供电公司员工帮助万盛农场采摘菊花。 王建 摄


  靳桥村通了动力电  年用电量翻了一番


  7月12日下午,临泉供电公司滑集供电所客户经理马洪贵刚刚从台区巡视完回来,蓝色工作服后背湿了一大片。


  “我每天都会在供电辖区内来回转几圈,谁家灶台门朝哪都知道!”马洪贵告诉记者,除了看看有什么缺陷故障需要抓紧时间维修,他还会和村民们唠家常,了解还有哪户有通动力电需求。


  马洪贵还真就“转”出了需求。去年9月,靳桥村出了名的合作社——万盛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告诉他,他们的菊花种植园急着用动力电。“今年刚采摘时,他们投资了一套风热循环式烘干机,用电量大,原来的配变设施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采摘下来的鲜花如果不能及时烘干处理,就会发霉腐烂,亏损就大了。”马洪贵回忆道。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洪贵赶紧上报供电公司,很快,靳桥村就成为临泉供电公司动力电改造项目。临泉供电公司计划投资10多万元,对靳桥村进行动力电改造。


  经过实地勘察,马洪贵发现,随着靳桥村这几年的发展,原来的配变已不在负荷中心,新项目改造需要改变原来的配变位置。这样一改,有的村民就产生了异议。


  “变压器移到别的地方,俺们这的电就没‘劲’了!”说话的是他们村68岁素有“小诸葛”之称的靳全中,他早年走南闯北见过世面,谁家有啥事都爱找他出出主意,按照村民的话说:他是村里“主事”的。靳全中的一番话让村民不安起来,还不时有人附和着,场面一度僵持下来。


  “今天咱们整改线路设备,是件好事!”马洪贵耐心地告诉大家,“现在这配变已不在负荷中心,就好像你挑担子两头不一样重,挑担子的人不觉得累吗?变压器也是这个道理,把配变放在现在的村中心位置,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看靳全中还是半信半疑,马洪贵告诉他:“线路改好了,每家每户都具备使用动力电的条件。你一个电话,动力电就通了,家里啥电器都能用,啥厂子都能开,何乐而不为呢?”


  在马洪贵的再三解释下,靳全中和其他村民渐渐明白了线路改造的原理,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一周以后,台区三项电线路设备改造完毕,电力充足可靠。万盛家庭农场用电负荷大的机器也都高速运转其来,用村民的话说就是:“烘干机‘呼呼’地吹,潜水泵‘哗哗’地响!”


  如今,用上动力电的万盛家庭农场如同花的海洋,白的如银,黄的似金,点缀在空旷的田野里,美不胜收。实施动力电改造的靳桥村,年用电量达到16.8万度,较之前翻了一番。


  农场效益好了,便开始扩招务工人员,靳全中就是其中一个。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他每月都有上千元的收入。“失算了,失算了!”说起之前的事,“小诸葛”靳全中十分不好意思,“俺们家现在也通上了动力电,地里抗旱浇水再也不用愁了,连儿子过年买回来的冰箱、热水器都能使了。农民也要铆着劲学新知识、新思想,马师傅给俺们通了动力电,就是给俺们铺了一条致富路。”


  马洪贵说,千千万万和他一样的电网一线工作者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努力为农户架设动力电线路,普及电力知识,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穿上这身工作服,肩上就担起了责任。”


  今年9月30日,7.8万个自然村将全部通上动力电,到那时,更多农村居民的生活将到改善。

W020170720341383645334.jpg 

  供电公司员工为任影希望小学检查供电设备。王建 摄


  希望小学用上动力电,电炊具代替了柴火做饭


  7月13日一大早,记者乘车来到了临泉县城郊任楼村。这里有一所独特的学校,名叫任影希望小学,入学的400多名学生大多都是任楼村的留守儿童。学校有一座二层的粉色教学楼,一块小小的空旷操场,和一座崭新的食堂。


  教学楼前,孩子们正在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的女孩开心地对记者说:“学校里不只有小伙伴,还特别凉快,米饭也很香。”因此,即使放了暑假,她也更喜欢呆在学校。


  校长任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们闹,脸上的笑容如夏日里清凉的风。因患病而双手畸形、高位截瘫的她,在1998年9月为村里的孩子们创办了这所希望小学。2011年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典礼上,作为获奖者,任影说:“办学给了我人生的希望,我也要为农村的教育带来希望。”


  如今,任影的梦想正渐渐变成现实。当年那个只有两亩地,两座草房的学校,已经成为了占地面积十多亩,拥有三个校区,11间教室,18位专职教师,在临泉远近闻名的希望小学。


  然而,就在去年此时,由于没有动力电,学校连最基本的伙食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任影告诉记者,通动力电前,食堂买了一个电磁炉,使用时经常跳闸,有好几次饭做出来都是夹生的,“那时候食堂烧柴火,用铁锅下面条,煮一锅都得一个多小时。”由于做饭效率低,孩子们只能分拨来吃饭,轮到高年级学生的时候,他们只能匆匆吃几口就要上课了。


  学生偶尔会饿着肚子上课,任影看着就心疼。教室里,低电压下的灯光忽明忽暗,老旧的电扇吱吱呀呀地缓慢摇晃着,学生们的精力根本没办法完全集中。


  “而现在,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任影说。去年12月,临泉供电公司小红帽志愿者们来学校帮扶,听她说起这个烦恼,建议她给供电所师傅打个电话,把动力电“引进来”。


  接到电话,临泉供电公司城郊供电所客户经理郭伟和另外两名同事立刻开车到学校来查看了情况。


  “这所学校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区域。”郭伟回忆,在零下10摄氏度的天气里,他们爬上电杆,用吊绳把表箱吊到电杆上接到表箱后,把表箱稳固到电杆的指定位置,然后对表箱进行接线搭火……一个星期后,任影希望小学的动力电改造完成了,线路线径细、变压器布点少、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彻底解决了。


  走进厨房,只见墙壁和地板都铺了光洁的瓷砖,蒸馍机、电饭锅、消毒柜、和面机甚至热菜机等现代化炊具应有尽有。“现在,食堂有两位师傅,基本上用一个小时就能把所有学生的午饭做好。”任影高兴地告诉记者。


  自从学校通了动力电,不仅炊具“摇身一变”,智能教学设备也开始“轮番登场”了。在明亮、凉爽的教室里,任影轻轻推了一下的黑板,一个硕大的多媒体触摸屏映入眼帘。“以前,我都是用‘加长粉笔’板书,现在,我只要用手指点击屏幕,学生们就能看到我的课件了。”任影所说的“加长粉笔”是她自己的一个简易“小发明”,因为行动不便,她曾将注射器外壳套在带有凹槽的细木棍上,再在注射器外壳里装入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而如今,有了这套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任影的“小发明”也彻底退了休。


  任影说,开学前,她还要把食堂的二楼改成宿舍,宿舍里将配备电热水、空调、电视,给孩子们更先进的教育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盛夏,校园里的花正开得灿烂,仰起头,一条条银线正载着强劲的电能,也载着任影希望小学的希望,穿过操场,穿过食堂,穿过教室,延伸到远方。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国家电网,自然村,村村通,动力电改造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