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北京电力检修:给地下电缆体检

作者:记者 金迪 见习记者 牛雅倩 通讯员 李东学  2017-03-03

  “为了确保安全,走完今天这一趟我们就封井了,直到两会结束。”站在全国两会特级保电线路──长安街标准段地下电缆入口处,北京电力检修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林一轩说道。


  2月27日,记者有幸成为北京市地下电缆沟两会前的最后一批访客,跟随电缆工程公司运检一班的班员们对地下电缆进行封井前的保障特巡。


  “常态化保电才是应有的状态”


  手持测温仪、油压仪、负荷表等设备,运检一班的班长张立志开始检查电缆设备的“健康状况”。做完这些,他蹲了下来,把手伸进220千伏电缆与沟壁间的缝隙,摸了摸。“电缆在运行中是会‘蠕动’的,每次巡检都要用手这样左右上下摸一摸,确保不会有因摩擦而破损的地方。”面对记者的疑问,张立志解释道。


  从去年12月份开始,张立志和自己的同事们就进入了两会保电的“备战”阶段。750多千米的地下电缆,电缆工程公司的巡检人员要用3个月的时间全部巡视、消缺完毕。


  “除了地下巡检工作,地上的部分也不能放松。”一边仔细检查着电缆接头,张立志一边和记者说道。电缆工程公司负责的电缆井有7200多个,遍布北京城,他们每天巡检的重点就是检查井盖和通风亭是否有损坏,还有周边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巡检人员每天的巡视里程达三四千公里。据林一轩介绍,相较以往,两会期间只是增加了地面的巡检次数,每天有2名保障人员在重点时段开展定点看护工作,并针对终端站周边有一组运维人员开展不间断巡视,24小时有人值守。“因为首都的特殊性,我们一年到头其实都处于‘保电状态’,也只有把‘保电’工作常态化,才能真正确保供电万无一失。平时的工作做到位了,关键时刻肯定不会掉链子。”林一轩笑着说道。


  “高科技+新设备是标配”


  “你看见井盖下那个装置了吗?那是隧道摄像监控系统,专防外力破坏的,只要有人动井盖,我们立即就知道了。”指着头顶井盖上安装的装置,林一轩说道。


  为了防止有外力入侵隧道,长安街标准段电力隧道每个孔井口下方都安装有红外装置摄像头,摄像信号通过光缆传至附近变电站内16台DVR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并通过北京电力公司综合数据网上传至北京电缆运行监控中心。运行监控中心可以远程调节摄像头焦距,初步实现了电力隧道远程巡视。“摄像监控系统与隧道入孔井井盖系统是联动的,一旦井盖被强行打开遭到非法入侵,入孔井处的摄像头就会自动打开,记录下入侵者的信息,还能够立即报警并准确定位。”林一轩介绍道。


  隧道摄像监控系统、隧道入孔井井盖监控系统、水位及气体含量监控系统、隧道光纤测温系统、隧道沉降应变监控系统、电源和照明系统、电力隧道无线通讯系统以及防火装置,这8大系统全方位护卫着地下电缆隧道的安全。


  “有了这些高科技和新设备,隧道更安全了,我们的巡检人员下井也有了安全保障,巡视时的舒适度也有了显着提高。”林一轩说道。


  而在张立志看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照明和通风。有些隧道因为建得早,没有照明系统,他们下来只能靠头灯和手电照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手电和头灯的照明效果根本无法提供清晰的视野,要想发现每一处缺陷,他们就要在井下待更多的时间。加之通风系统也没那么先进,在潮湿、气闷,充斥着大量灰尘和电缆绝缘皮味道的环境中走个三四个小时的体验并不那么美好。


  据了解,以长安街标准段为蓝本,北京未来地下电缆隧道都要照这种模式改造。“估计以后高科技+新设备就是标配了。”林一轩笑着说道。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电力报

标签:北京电力检修,地下电缆,体检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