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速览

行业速览

【光明的足迹】见证新中国的历程 电力工业的发展轨迹

  2011-07-01

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延安、西柏坡……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红色圣地,以其革命年代的红色经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些红色圣地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从黑暗的旧中国走向光明的新中国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的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

上海 第一缕晨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0日在上海秘密召开,各地的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出席,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领路人,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中国从此迎来第一缕希望的光芒。

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一样,187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盏电灯也是在上海点亮,并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就在电业职工中培养、发展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1926年3月及5月,工部局电气处和华商电气公司相继成立中国共产党支部。从此,上海电业职工在党的组织领导下,为争取自身的解放和权利,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系列斗争。

1949年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闸北水电公司和浦东电气公司等党组织,在上海市委工人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成立工人协会、地下人民保卫队和纠察队等组织,开展了保卫电厂的斗争,号召职工群众团结一致,保护工厂,迎接上海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时,电业职工始终坚守岗位,完好地保护发、供电设备,保证了全市的电力供应。

嘉兴 南湖之畔光明曲

一条泊于嘉兴南湖水面上的普通游船,因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镌刻上一个永载史册的光辉名字。

1921年7月30日晚上,由于中共一大在上海开会的会场受到搜查,代表们的活动受到监视,会议已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选择了嘉兴南湖继续开会。从南湖一艘红色画舫的镂花窗户中透出的一束亮光,穿过迷茫的雾气,点亮了东方天际的一朵朝霞,从此,南湖便拥有了许多与红色有关的词语:火种、光明、纲领、誓言……从那一天起,中国探索文明进步,走向伟大富强的历史进程由此改写。

与中国政治新组织诞生几乎同步的是,嘉兴电力工业史那年也正发生着一场重大变革。自1912年7月1日,嘉兴永明电灯公司首台60千瓦柴油机开始发电,拉开了嘉兴有电的历史大幕。1921年,嘉兴绢纺厂一台300马力煤气机带着一台瑞士产258千瓦发电机发电,供厂内照明,从此开启了嘉兴企业自备电站之先河。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嘉兴电力工业也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代。1953年7月1日,永明公司实现公司合营,改名嘉兴电厂。1962年7月,嘉兴供电局正式成立,同年9月,110千伏石门变投产,与110千伏嘉兴变的一条110千伏线路相连,形成了当时的“两变一线”电网雏形。从那时起,嘉兴电力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跋涉,从照明用电逐渐扩展到动力用电,电力工业初显端倪。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走上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驶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是嘉兴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1977年,首座220千伏南湖变电所竣工投产,此后的几年中,一大批输变电工程也相继投运,到上世纪90年代末,嘉兴电网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一座及以上220千伏变电站的电网规模。

“南湖水波碧连空,烟雨楼畔花正红。”如今,在嘉兴这片391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拥有着从配网10千伏到特高压800千伏的众多电压等级的电网,电压等级之多,线路密度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嘉兴,这座90年前从黑暗中醒来的微光城市变成了如今华彩瑰丽的现代化都市。

南昌 英雄城的变迁

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一座英雄的城市。

1927年,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革命先辈为了这个城市和全中国的光明未来开始拿起武器战斗。八十多年过去了,正如那些革命先辈希望的那样,这里已经繁荣、幸福。城市的高架灯将道路照得如同白昼,五彩的霓虹灯随处可见,璀璨的灯光照亮了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里,又俨然成为一座光明之城。

翻开南昌电网发展的百年史,我们仿佛也在读英雄城百年的变迁。1908年,民族商人贺赞元等人通过购买发电设备、就近架设电力线路,经营南昌城厢内外电灯业务,开启南昌电网发展的篇章;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南昌电力事业历经磨难,几度毁损,蹒跚前行;直至解放后,南昌电网才迎来真正的发展的春天。

百年的发展,写下了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责任和梦想。在责任的感召下,2000余名南昌电网建设者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架线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将光明传递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有这么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百年来南昌电网的伟大变迁:南昌电网2008年平均一天的售电量相当于1949年南昌全年售电量的3倍;平均3天的售电量,相当于1958年南昌全年的售电量。

从点燃一盏灯,到照亮一座城;从黑暗的驱逐者,到经济的助推器;从逐个摆脱贫穷,到走向共同富裕,一代又一代南昌电网人薪火相传,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付出、质朴的情怀,书写着南昌电力发展的一页页新篇章。

进入“十二五”,特高压的脚步渐行渐近,智能电表早已飞进万户千家,一个崭新的坚强、智能电网正一步步向400万英雄城儿女走来。

延安 点亮圣地之光

延安的标志——宝塔山。 刘浩 摄

正是在嘉兴南湖的这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

古城延安,新中国的摇篮。她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曾设在延安。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指挥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达13年之久,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随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的开探,日本技师佐藤弥市带来了一台手摇式发电机,掀开了延安电力的第一页。电,这个工业文明的产物,当延安老百姓还没有弄清它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上昙花一现,再难寻觅到它的踪影。苦难的人们依旧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在麻油灯下熬日月。

随着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电力再次在延安出现。1937年的一个冬夜,清凉山万佛洞内传来“突突”的声音,打破了古城延安的沉寂。新华广播电台一台3个千瓦的发电机开始发电,保证了广播电台正常工作,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遍了全国。延安群众开始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电所带来的光辉从此深深映照在人们心中,再也挥之不去。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着经济飞速发展。电力作为一种能源的使用形式,也因此显得更为重要。1956年6月26日,随着1台100千瓦机组发电投运,延安真正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电力事业。1965年又上马一台1500千瓦机组发电。1970年姚店延安电厂建成,两台6000千瓦机组发电,并与东关延安电厂并网,1972年与牛武电厂并网,同年6月延安电业管理局挂牌成立,至此,延安有了自己的电网和供电系统。1975年,又建成了全市首个110千伏变电站——黄陵店头变电站。1979年,由铜川至延安市区的首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全线贯通,标志着省电网向延安电网的正式供电。1984年,“延安—志丹—吴起”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了110千伏线路贯通延安南北。

2000年,实施城市电网改造,先后在宝塔区、黄陵等7个县区建设了11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县县有110千伏变电站的奋斗目标。

如今的延安,一座座铁塔在山间耸立、一根根银线绵延千里。夜晚,璀璨的灯光照耀着这片革命圣地。

井冈山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井冈山上的革命纪念碑。李强 摄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井冈山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虽然井冈山诞生了第一个红色政权,但是由于地处偏远,解放前,方圆五百里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井冈山地区的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电为何物。

解放后,井冈山第一个电站——石狮口电站的建成,井冈山彻底结束了没有电的历史,也奠定了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井冈山人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井冈山的面貌焕然一新。到1988年,经过30年水电开发,井冈山年发电量接近2000万千瓦时,而当年这一地区的用电量为1694.3万千瓦时,首次实现了发电量与用电量的就地平衡。

如今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放眼望去,山谷之间,一排排电杆整齐美观、一基基铁塔高耸入云、一条条银线飞架南北、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电网,铭刻着供电人拼搏的历程。

夜幕降临,当初的星星之火如今已经灯火通明,一条条高架的银线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血液”。井冈山精神一直激励着这里的人们,不断艰苦奋斗,将这座革命之山装点成一座灯火通明的现代山城。

西柏坡 托起新中国的太阳

■水电厂落成纪念牌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郭立秋 摄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群山环抱的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它如同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中心,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在这里,举行了全国土地会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光辉论断,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作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在中共党史上光彩夺目。

早在1947年平山县就诞生了我党领导兴建的第一座红色电站——沕沕水电厂。神奇的电流从这里发出,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西柏坡和罗汉坪一带的兵工厂,为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三大战役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朱德总司令誉为“边区创举”。

1955年5月,沕沕水电厂交由地方政府管辖,更名为石家庄专署建屏发电厂,由军工用电向农村转移。

平山供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变弱为强,经历了水力发电、柴油发电、火力发电、电网供电等历史性的发展阶段,萦绕着几代人艰辛、悲壮、开拓、奋进和喜悦的多彩梦幻,终于使梦想变为现实。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柏坡的老百姓还依然延续着“做饭烧柴、洗衣靠揉,耕地用牛,点灯用油”的生活方式。1967年10月,平山县农电局开工建设苏家庄到西柏坡的线路。1970年工程完工,西柏坡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淋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平山供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农网建设改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为圣地西柏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没电的生活方式,已被现代的电气化所代替,西柏坡人民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通过农网建设改造和电气化建设,纪念馆由一台15千伏安变电站发展到今天拥有4台315千伏安、2台200千伏安和1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月用电量由900千瓦时飙升到3万千瓦时,陈展面积由2200平方米扩大到4400多平方米,年接待观众由1万多到现在的一百多万,今年游客有望达到260万人次。

(四、五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来源:亮报

标签:新中国的历程,电力工业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