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道

管理论道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鄂伦春、鄂温克族的电业发展

  2004-11-02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像三颗明珠,在翡翠般动人的草原上璀璨生辉。人口分别为12万人、2.6万人、6000人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世代在此聚居。新中国成立后,于20世纪50年代分别形成了以半农半牧、牧业、林业为特色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

新中国成立55周年前夕,记者一行驱车3000多千米,横跨大半个呼伦贝尔草原,亲身感受了在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偏远落后的民族追逐现代文明的脚步、当地电力建设的脉动以及地方经济的勃发。

尼尔基:电力引擎

拉动"嫩江明珠"

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嫩江平原北沿,人口30万。在这里,投资54亿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内蒙古的标志性工程———尼尔基嫩江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巍然屹立在莫旗政府所在地尼尔基镇的东郊。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莫旗旗长艳东是位年轻精干的达斡尔族干部。"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证明,电力是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引擎。"谈起变化,他的语气铿锵、果断。

艳东非常形象地把达斡尔族当家做主、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变迁,概括为"新中国成立55年、改革开放25年、农网改造5年以来,三个阶段迈出三大?quot;。他说,国家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莫旗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作为呼伦贝尔市的主要产粮区之一,莫旗喷灌面积已达30万亩,没有电力工业持续有力的拉动,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据介绍,莫旗的电力事业已从建国时靠汽油发电的"家庭作坊"式的小电厂,发展到现在拥有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427.2千米,年供电量8100多万千瓦时的电力企业。

一直陪同记者采访的莫旗电业公司党委书记敖明德也是一位典型的达斡尔汉子。敖是达斡尔族的大姓,意为大山。他1998年从地方调入农电局当局长,正好亲身领导和参与了激情澎湃的二期农网改造。

他说,莫旗二期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4149.6万元,相当于过去45年电网投资的总量。通过网改,莫旗供电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2000年,莫旗在全呼伦贝尔市率先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几年的农网改造惠及全旗17个乡镇、4个国营农场、51个连队共62500个用户。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原来高6米的柞木电杆全部换成了高8米的水泥杆。

莫旗地处高寒地带,冬季施工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农网改造的大部分工程施工却因条件所限,只能在冰封大地时进行。腾克供电所52岁的达斡尔族所长敖金良回忆道,2000年底,他带着11个电工为巴彦乡鄂温克民族村通电。大冬天,在放寒假的小学校里搭铺,烧火炉,吃面片。肆虐的北风吹打着破败的窗户,早晨起来被子上满是雪花。3个月苦干,让600多户农民用上了他们称为"长电"的网电。

据介绍,农网改造使当地供电能力明显提高,用电量从1997年到2003年增长了4300多万千瓦时,年人均用电水平提高了3倍。现在,莫旗已形成了安全、经济、可靠的35千伏电力网架。在使农村生活电价从原来的每千瓦时0.71元下降到现在的0.55元的同时,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阿里河:春辉电力

艰难承载致富希望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呀打不尽"。尽管当年的《鄂伦春小唱》仍在人耳畔萦回,但是鄂伦春人发家致富的现代梦想却早已发芽。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1996年政府全面禁猎后,鄂伦春人放下猎枪鱼叉,搬出简陋的"撮罗子",移居猎民新村,开始步入现代社会。

在莽莽山林中的运材路上颠簸了100多千米,记者一行来到了鄂伦春民族的发祥地,也是目前全国惟一的鄂伦春保留地托扎敏(猎区)乡。

得知记者来采访,乡党委鄂伦春族副书记代喜院开门见山地说:"1996年政府禁猎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使鄂伦春人在结束狩猎和种植木耳段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失去生活来源。目前,全乡217名鄂伦春族群众,有205人靠每人每月120元的低保生活。而乡里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大的障碍就是缺电。希望记者能帮我们呼吁一下。"

原来,该乡虽于1997年通电,但至今仍有两个村不通电。为摆脱贫困,他们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黑龙江省亚麻公司的500万元投资,在此建设了一座亚麻加工厂,并租用村民5000亩土地种植亚麻。可丰收了的亚麻,却因缺电无法加工。此外,还有100头的肉牛基地和近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都在等电。

在猎民新村村委会主任代喜英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由一排排砖木结构新房组成的猎民新村。他说,最初下山的鄂伦春猎民住不惯砖瓦房,在院子里搭"撮罗子"住,拆窗户当柴烧。是通电后有了电视看,才逐渐回屋,酗酒的少了,生产生活文化娱乐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现在,村里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电话的普及率大概有90%,年用电量户均400千瓦时左右。

隔着鄂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的中央大街,东西两侧供电的分别是两家企业。对此有人戏言,国内电力体制最复杂的是内蒙古,内蒙古最复杂的地区在呼伦贝尔,而呼伦贝尔最复杂的部分是鄂伦春自治旗。据了解,鄂旗现有三家供电企业:春辉电力公司(旗电力公司)、根河电业局、嫩江电业局。多家供电造成多个相互交错却互不相联的供电网络。同时,还有不少趸售户在自己的辖区内,以各自物价局批复的电价转供电。从每千瓦时0.35元到1.5元多达7种的混乱电价,最终导致"抄表到户"和"同网同价"在鄂旗成为空谈。

春辉电力公司的敖布库局长和益明玉书记告诉记者,两期农网改造在鄂旗共投资4908.7万元,使全旗25个无电村的72个无电屯通了电,诺敏、乌鲁布铁两个猎民乡还实现了直接抄表到户,单位电价降了0.3元。线损率已从50%降到了13%。但是,全旗至今仍有35个无电屯,还有70%的农村没有进行网改。尽管困难重重,春辉电力公司有信心尽早满足全旗人民用电这一超越所有要求?“第一要求”。

巴彦托海:电力

绘就草原新城亮色

在呈下垂的枫叶状展开的近2万平方千米旗域内,巴彦托海镇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意为"富饶的河套"。巴彦托海镇29米宽的标志性中央大街,是连起八条棋盘状分布主要街道的主干道,以其净、美、绿、亮的缤纷色彩,展示着这座有全自治区"五星级文明城镇"之称的"草原明珠"的风采。自1992年农电局上划后,历经五届班子的努力,该旗现已形成了35千伏为主的环网。旗供电局党委齐书记说,通过前些年的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现在是乡乡通电。辖区内的28个嘎查中已有16个通了网电,还有6个正在施工。尽管面临售电量在1500万千瓦时上下徘徊,点多面广线路长,偏远牧民的电费抵不上巡线的汽油钱等困难,但鄂温克电业人却毫不含糊地说,做好这项"微利事业",就是"三个代表"思想在电力事业中的具体体现。看到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名的"80千米奶牛带"内,数百户高产奶牛饲养专业户的节水灌溉设施和饲草加工设备用电不愁;看到每年瑟宾节和那达慕上,鄂温克人与兄弟民族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庆祝美好的新生活,他们深感欣慰。

内蒙古有电的历史,始于1903年的呼伦贝尔草原。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的电业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呼伦贝尔电业局局长李燕和党委书记魏国友对记者说:尽管这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纵向快、横向慢的态势,但现在电力供应已经成为农牧民的基本需求的现实说明,电力事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李燕局长表示,现在全局上下正全力以赴强化电网建设,就是要为蒙东地区经济的腾飞准备好一条宽阔“跑道”。

(2004-11-02)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