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杜祥琬:散烧煤替代需要认真规划和实施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2017-01-20

  我国每年消耗煤炭约40亿吨,其中约7~8亿吨是散烧煤,这是我国能源利用中最低效且污染最重的部分。同时散烧煤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仍起着实际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及中小型燃煤企业的能源利用中 (包括供热、炊事等),占有不小的比重。替代散烧煤既是必要的,又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必要性


  改善空气质量、治理大气污染。同量的煤炭,散烧煤带来的污染是电煤污染的5~10倍,对PM2.5贡献显着,在北京供暖季节到来时,表现尤为显着。


  减排二氧化碳,有效减缓气候变化。若7~8亿吨散烧煤全部由非煤能源替代,则我国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5~20亿吨,可为我国实现2020年和2030年低碳发展目标,减缓气候变化,作出很大的贡献。


  优化能源结构、有力推动能源低碳转型。逐步完成散烧煤替代,会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由目前的62%较早降低到50%以下,而低碳能源占比大幅度提升,这将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标志性的历史进步。


  推动低碳城镇化和农村能源形态现代化,美化农村环境。基于燃煤的传统城镇化会加重已踩红线的环境负荷。散烧煤   不仅对农村空气(室内和室外)污染严重,而且产生大量包括不易燃烧的煤和土渣的垃圾,直接污染农村的环境和水体。


  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散烧煤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专家们已有明确的研究,对老人和孩子们的影响尤甚。靠散烧煤生活的家庭受到的影响更大。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6年9月27日发布报告称:“全球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呼吸干净的空气,全球92%的人口生活在PM2.5超标地区。空气污染导致人们患中风、心脏病及肺癌等疾病,每年超过300万人死于户外空气污染,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清华大学等有关机构的研究指出,2013年我国因大气污染造成36.6万人过早死亡。


  总之,散烧煤替代是对我国高碳基础能源必须动的一个大手术,是中国基础能源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惠民生、美环境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


  可行性


  用什么替代散烧煤?有多种非煤能源可供选择。


  首先,以气代煤。用天然气、沼气替代散烧煤,北京等多处已有成功的实践。


  以太阳能、风能代煤。扩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屋顶太阳能、能量墙在吐鲁   番新能源小区已有成功应用,与储能相配合,加之太阳能热利用,并与气象网、数字化管理技术相结合,已构成一个微网。中国工程院已为张家口崇礼冬奥会核心区做了一个100%可再生能源的方案;京津冀地区可建一批以太阳能和地热为主热源、节能环保炉具为辅的供暖系统。


  以地热代煤。浅层地热(地源热泵),北京恒有源集团的技术已有一定规模的推广。中深层地热,干热岩,能源总量更大。河北雄县已取得规模化的成功实践。


  以生物质能代煤。秸秆可以生产纤维素乙醇、发电、沼气等多联产,河南南阳天冠集团公司已证明了技术可行性。北京神雾集团则利用热解技术成功将生物质加工生成油气产品。


  以核代煤。池式低温核供热堆替代燃煤锅炉,国际上已有200多座,运行了上万堆年。四道屏障隔离放射性,安全性技术成熟,价格上具有竞争性,是高能量密度的热源。我国原子能院等单位已掌握相关技术。


  垃圾资源化利用。大量的城乡垃圾应由“无害化填埋”向资源化利用引导,如用于发电、生产沼气等。不仅国际上和我国台湾已做得很成功,大陆也有一些企业做得不错。所谓“邻避效应”,完全可以通过   制度化的深度沟通得到解决。


  以电代煤是个大方向。包括集中式的智能电网和上述多种分布式电源的联合应用、结合互动,建设新型的城乡电力体系。此外,以工业余热代煤,也已有规模化的成功试点。


  散烧煤的替代要结合地域资源特色,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替代能源;精心设计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集少成多、集小成大,逐步替代散烧煤,并同步推进低碳城镇化和农村能源面貌的进步;把分布式低碳能源替代散烧煤作为新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以经济政策和金融手段,对散烧煤替代给予激励。


  认真规划和实施的几点建议


  将散烧煤替代明确作为中国能源革命的一个硬目标,将其列入各地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全国和各地,深入调查掌握散烧煤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散烧煤替代的规划,明确替代量的进度目标、路线图和实施办法、政策措施,使散烧煤替代技术上和经济上更加可行,行政上可操作。


  加强监测、监管和统计,落实责任制。建议在“十三五”期间争取替代掉2亿吨散烧煤,2030年前基本完成散烧煤替代。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电力报

标签:散烧煤,替代,规划,实施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