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余建国:创新驱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专访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部主任余建国

作者:黄勇华  2016-10-11

落实公司“185611”发展目标之“1万项专利”

  驱动公司转型发展的两个轮子,第一是管理创新,第二是科技创新。按照公司“两精两优”的目标,到2020年,公司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必须达到国际一流。“十三五”期间,在支撑公司核心业务、驱动公司可持续性发展上,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将如何布局、怎样发力?对此,南网报记者专访了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部主任余建国。


  科技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公司取得的专利数量达6000多项,在央企排名中位列第23位


  按照目前现状,要实现10000项专利的目标,意味着每年要产生1500-2000项专利,这需要通过公司系统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


  问题与差距


  公司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人才积累比较少,特别是缺少有国际性视野的领军性人才,从量和质的方面来讲,与世界先进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驱动公司转型发展的两个轮子,第一是管理创新,第二是科技创新。按照公司“两精两优”的目标,到2020年,公司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必须达到国际一流。


  “十三五”举措


  “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加大科技投入,科技项目投入不设限。


  在基础性、前瞻性项目上,公司将以电网态势感知、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储能等七大重点研究方向为突破口,掌握新一轮能源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面向电网经济效益,积极推动专利申请由数量积累向量质并重转变;面向电网安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科技管理方面,团队试行扁平化管理,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获得股权,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制造产品、专利转让。


  谈认识


  创新驱动是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记者:“185611”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公司累计有效专利拥有数不低于10000项。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公司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余建国:专利数量代表了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公司自身来看,2011年,公司取得的专利数量才400多项,在央企排名中位列第67位;截至2015年底,公司取得的专利数量达6000多项,在央企排名中位列第23位。无论从专利数量还是央企排名来说,公司在科技创新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公司提出,到2020年,累计有效专利数不低于10000项。我认为,不能光看10000项这个数字,更要看数字背后的意义,它蕴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公司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因为专利是有有效期限的,按照公司目前的现状,要实现10000项专利的目标,意味着每年要产生1500-2000项专利,这需要通过公司系统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


  记者:如何看待公司提升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余建国:党的十八大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印发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不断优化社会创新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利于公司形成以创新为发展根本驱动力的新局面,大力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实现转型升级。


  对于公司而言,一方面,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公司可以以自身优势为依托积极拓展新兴业务,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另一方面,企业体制改革的束缚已经放开,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外部合作等方式,公司在管理创新上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先进的现代化公司治理手段来推动公司发展。


  今年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十三五”中国科技发展规划制定之年,也是公司的改革年、转型年,公司业务将从以前完全依靠管制型业务转为管制型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共同发展,可以说,单纯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创新驱动是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对公司在新时期形成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驱动公司转型发展的两个轮子,第一是管理创新,第二是科技创新。按照公司“两精两优”的目标,到2020年,公司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必须达到国际一流。


  谈现状


  领军式人才相对欠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大有潜力可挖


  记者:目前,公司科技创新在国际上、行业上处于怎样的水平?今后发展态势如何


  余建国:目前,公司的创新能力、水平、成果与国际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评价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从指标上来讲,可以看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数量,但更多在于行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在国内外、行业内外,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有多少。公司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人才积累比较少,特别是缺少有国际性视野的领军性人才,从量和质的方面来讲,与世界先进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科技进步贡献率这项指标的提升,其本质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这也是公司科技创新的一个方向。在公司生产经营、科技研发、职工技术创新等活动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对提高公司安全运行水平、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提高公司经营水平,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竞争性业务这一块,通过科技成果评估,利用产业化技术优势,在挖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拓展价值产业方面,拥有非常大的潜力。


  谈思路


  五大创新、四个保障、三个支撑


  记者:为确保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十三五”期间,公司科技创新主要思路是什么


  余建国:目前,公司出台了《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见》,为公司系统科技创新工作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


  “十三五”期间,公司将优化完善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五大创新”,建立“四个保障”,实现“三个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创新驱动公司科学发展,确保公司“十三五”实施规划总体目标达成。具体来说,五大创新是指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职工创新;四个保障,即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创新文化;三个支撑,就是支撑管制业务稳健发展、支撑竞争性业务显着突破、支撑管理精益、服务精细、业绩优秀、品牌优异的国际一流电网企业如期建成。


  今年7月,公司下发了《关于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明确了五大重点突破方向,一是聚焦战略方向,在电力重点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二是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打造产学研用开放式创新体系;三是加强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支撑公司科学发展;四是优化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公司科技创新良好氛围;五是激发创新活力,培育符合公司创新要求的人才队伍。


  谈举措


  22项主要任务和12项保障措施


  记者:为确保到2020年公司专利拥有数不低于10000项,落实公司提出的“提升创新能力”要求,公司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


  余建国: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南方电网公司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公司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度,使公司成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的骨干力量,并提出22项主要任务和12项保障措施,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落实单位及工作时间,接下来,公司将建立督办机制,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在资金投入上,“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加大科技投入,科技项目投入不设限。同时,公司将对科技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要求业务部门从立项到项目过程管理、评价、验收,都要深度参与,达到科技项目与业务需求方向性一致,确保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成果转化率。


  在基础性、前瞻性项目上,公司将紧跟国家对核心技术方面的要求。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和实施力度。“十三五”期间公司将以电网态势感知、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储能等七大重点研究方向为突破口,引领电力行业科技发展方向,掌握新一轮能源科技竞争的主动权,进一步进入国际领先行业。


  面向电网经济效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积极推动专利申请由数量积累向量质并重转变,推动知识产权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推动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面向电网安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一是要勇于承担国家重大战略课题实施,二是要重点攻克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电网安全稳定是公司的生命线,随着直流输送容量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行控制日趋复杂,安全风险系数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研究解决,作为电网安全的守卫者,科技人员要积极承担责任,体现价值。


  科技管理方面,公司将给科技管理人才更多的自主权,团队试行扁平化管理,赋予更大职责、权力,激发创新活力。在提升创新能力上,技术专家通道畅通,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获得股权,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制造产品、专利转让。公司今年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及分红激励工作指导意见》,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得到行业、社会认可,让科技人员的努力得到回报和价值认可。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