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曾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能源发展

作者:记者 王妍婷  2016-01-08

  能源电力行业有着重大变革的2015年已结束,我们迎来了充满期盼和期待的2016年。回望来路,2015年能源电力行业发生了很多历史性重大事件,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电力新闻网邀请能源电力行业专家展望2016年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前景。今天刊发中电新闻网记者采访资深能源电力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的文章,敬请关注。


  中电新闻网记者: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能源电力行业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请您谈一谈2015年能源行业的成绩和亮点。


  曾鸣:2015年,我国能源行业成绩或亮点大概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在能源技术革命方便,石油、天然气、电力和核电,应该说在能源技术革命、技术进步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一些装置、材料和系统有明显进展,在技术进步方面有这么多精彩。


  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2015年围绕着清洁能源更多、更有效、更大规模的利用;围绕着各种用能,包括用电和其他各种能源利用,综合能效的提升;围绕市场建设,包括市场交易、公平开放,这些属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方面,2015年也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成绩。


  另外,2015年,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已经基本有了雏形,这有利于未来几年全面推动能源互联网工作。能互联网既代表能源技术革命,同时也会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市场模式的创新。


  中电新闻网记者: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目前,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的问题有哪些?您对能源电力行业科学发展有什么意见建议?


  曾鸣:能源和电力领域内存在的不足还是明显的。首先,“十三五”规划制定已开始,现在多种能源在“十三五”中如何实现优化?清洁能源如何能可持续、经济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节能减排到底有哪些真正能够落地的支撑,包括政策、技术,包括体制的一些问题;电力市场、电力改革,包括油气改革到底如何持续、健康推进,来满足社会各方的预期?在这些方面的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这些问题,给政府提出了要求,也是很大的挑战,这些工作需要政府全面重视起来。因为包括煤、电、油气、新能源等各种能源我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是我国面监的重大挑战,也是今后在能源革命大旗下,在技术、体制方面都要全面推进。


  中电新闻网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这一年,能源电力行业将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推动能源革命,请您预测一下2016年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曾鸣:2016年对于我国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就是要向其他领域一样,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过去我们都是按照市场经济、按需求来拉动的。现在进入经济新常态,需求空间很有限,那么,能源包括电力在内,如何实现健康科学发展?需要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改革,从技术上是离不开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实施的。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供需到底如何有效匹配,这是供给侧改革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两方面需要协调动作,不可能需求侧没有反应,而进行供给侧改革。所以,关键是要让供需真正匹配,这就需要技术平台或能源互联网平台来支撑,有了能源互联网这个平台,才能使供需双侧将来有可能更有效地去平衡。


  供需双侧有效平衡了,产能过剩就能够有效解决,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平台,就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横向的多能互补和纵向实现电源、电网、负荷以及储能四个环节上的协调优化。有了这样一个横向互补和纵向优化的系统,才能真正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能源互联网的一些相关技术非常重要,有了这些技术,中国能源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在技术平台上得以解决。


  当然,要想有效使用这个技术平台,离不开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的支持。因此,能源互联网技术和体制机制、政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未来一定是协调互动的关系、是共同向前推进的过程。这对于我国未来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需求侧响应以及电力市场开放,都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曾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发展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