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

孔繁钢:建设坚强电网 服务“美丽乡村”

  2013-01-23

记者:2012年年底,浙江省范围内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全面取消。浙江省电力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在管理上实现全面接轨,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作?

孔繁钢:为确保新上划县供电企业在管理上实现全面无缝接轨,今年,浙江公司将组织开展“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年”活动,计划通过1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县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重点将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管理模式,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61家县供电企业产权上划后的实际情况,在深化专业化垂直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地市局对县供电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明确省公司、地市局、县供电企业三级管理责任,有效发挥农电部门在县供电企业管理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完善专业垂直管理与农电综合协调相结合的县供电企业管理模式。

二是优化管理机制,结合我省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体系,从省、市两个层面对县供电企业开展同业对标工作;定期对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进行统计、评价和排名,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同时,进行年度全省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评价和排名工作,评选年度综合标杆和专业标杆县供电企业。

三是健全评价体系,结合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和年度业绩考核工作,按专业指标、队伍建设和综合管理对县供电企业管理“全面接轨、全面提升”工作进行评价;在地市局组织评价的基础上,由省公司组织专业部门进行验收,并将评价验收结果纳入对地市局、县供电企业负责人的年度业绩考核。

记者:在今年公司“两会”上,刘振亚总经理提出统筹城乡配电网协调发展。浙江公司今年在服务地方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何举措?

孔繁钢:农村电网作为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关系着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是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浙江公司高度重视农村电网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升级、中心镇电网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低电压”治理,改善农村供用电环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农网投资力度,积极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结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应用配电网标准化典型设计和标准工艺,合理布局低压电网,美化村容村貌;结合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工程,不断优化电网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促进农网技术装备不断升级,积极推动智能化配电台区等先进技术成果在农网的推广应用。

同时,浙江公司将按照省政府要求,启动开展农村农用电力线路改造与接管工作,在政府主导下,安排做好资产评估、资产移交等工作;通过3年左右时间,平稳、有序做好农村农用电力线路改造建设工作;结合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实施,进一步提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和投运率,有效提升农村供用电安全保障能力。

记者:在加快管理接轨、电网建设的同时,浙江公司如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孔繁钢:农村供电(营业)所是我们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客户的最基层服务窗口。一直以来,浙江公司高度重视供电(营业)所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标准化供电(营业)所建设。2012年,浙江实现了全省供电(营业)所标准化达标率100%的目标。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创新供电(营业)所评价模式,夯实农电管理基础。在标准化供电(营业)所全面达标的基础上,结合星级班组建设,全面开展星级供电(营业)所创建工作。组织制定建设标准,建立梯度晋升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争取创建更多的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开展供电(营业)所同业对标工作,在月度、季度、年度对标评价的基础上,评选年度标杆供电(营业)所。

作为浙江公司重要的人力资源,农电队伍担负着密切联系当地乡镇政府和人民群众,履行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浙江公司进一步发挥专业管理优势,定期组织农电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计划从今年开始,用2年时间完成新一轮农电人员全员培训,为优秀人员提供技师、高级工考评鉴定服务,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孔繁钢,浙江,坚强点网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