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精准扶贫 张雷威的农村产业化之梦

作者:记者 张振兴 通讯员 杨秋生  2016-07-07

  国家电网干部张雷威改变了陕西榆林地区的扶贫模式,同样榆林地区的扶贫模式也重新塑造了张雷威这位国家电网干部。


  2015年6月25日,张雷威从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正式退休。


  同年9月,榆林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尉俊东履新。作为榆林市最为了解农村贫困状况的人选之一,已经退休的张雷威向新市长做了近1个小时的汇报。


  陕西省驻村干部培训班学员,榆林市农业局、榆林市畜牧局、榆林市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每一个听过张雷威讲“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经验的人,无不对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啧啧称赞。


  “老张是国家电网的企业干部,稳妥、干练、务实,贫穷原因摸得准,投资方向准,项目落实准,他的确是扶贫方面的专家。”吴堡县工会主席李旭东对记者评价道。张雷威的“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策略有着怎样的魔力?各家媒体纷纷报道,莫衷一是。


  扶贫 因地制宜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是指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扶贫方式。该模式就是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是张雷威16年扶贫经历总结出来的精要。


  黄土高原榆林地区沟壑纵横,由于难觅平地,农村窑洞只能依着地势建于山腰或谷底。这里曾经一度交通闭塞、饮水困难。经过调研,张雷威一直尝试充分利用退耕还林产生的大量优质牧草资源,发展农村适度养殖。


  关于适度养殖,张雷威向记者表示:“如今农村空心化严重,适度养殖以农村劳动力为基础,以圈养为主,不破坏环境。这种模式投资少,见效快,可以达到年初投资、年底见效、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效果。”


  李翠云是吴堡县深砭墕村一位普通村民。如今,她和丈夫两人种着20多亩地,养着136只羊,儿子在外地当兵,她感到很满足。


  “原来我们只养了10几只普通山羊,老张从辽宁引进了白绒种羊送给我们,另外还给我们5000元建设羊圈。一年时间,我们就更新了羊群的品种。白绒羊产仔健康、羊绒产量也高。”李翠云一边喂羊,一边向记者介绍。


  “去年收入怎么样?”记者问道。


  “去年我的羊卖了60000多元,羊绒卖了13000多元,羊粪卖了6000元。”李翠云说。


  记者了解到,深砭墕村正在发展有机苹果,曾经村民们看不上的羊粪居然成了有机肥而变得奇货可居,这让李翠云很开心。


  据了解,张雷威把适度养殖理念在他的扶贫点上大规模推广,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榆林地区,通过改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张雷威扶植的专业养羊户、养牛户多达百余户,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扶贫 拓展市场


  榆林地区农村流传着大量传统民间手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赋予传统手艺新的市场活力,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意义。


  吴堡县张家山是手工空心挂面之乡。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张家山挂面名噪一时,但是当地挂面却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无法改变贫穷的现状。


  “陕北农民的贫穷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市场意识不够,所以培养当地农民的市场意识,才是扶贫的最有效手段。”张雷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霍耀平是吴堡县张家山村人,祖上三代做手工挂面,手艺精湛,被当地人广为称颂。但是霍耀平做挂面的场地仅为自家三口窑洞,生产设备原始、产量低下,是典型的小作坊。


  “老张看到我们做挂面的方式太原始,多次向我们建议扩大生产规模,但是我们做小本生意,惧怕风险,一直不敢迈出这一步。老张多次来到我们家做工作,我们才勉强下了扩大生产的决心。”霍耀平对记者说。


  在张雷威的帮助下,霍耀平开始了扩大生产的道路。从完成农超对接,到注册“老霍家”品牌,再到寻找新的场地建厂房、扩大生产,霍耀平的挂面事业一日千里。如今“老霍家”手工挂面年产量达到300吨,利润近300万元,远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走在崭新的厂房中,霍耀平动情地告诉记者:“从老窑洞到现代化厂房,‘老霍家’挂面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老张的帮助。”在霍耀平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一块块崭新的展牌,上面赫然写着:吴堡县老霍家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管理条例。


  “在老张的建议下,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自愿加入,我们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合作社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霍耀平微笑着说。如今,“老霍家”已成为吴堡县知名品牌,手工挂面已经成为吴堡县最重要的新型产业之一。


  扶贫 合作社经营公司化


  如今,张雷威的扶贫眼界已经不仅仅盯着榆林地区,同时也盯着全国其他地方。为了探索更好的扶贫方式,他多次到外地考察,把经验带回来,放在农村去试验。


  “合作社股份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最初很多村民并不是很理解,大多处于观望态度。股份制合作社需要发挥农村党员带动作用。”谈到未来农村合作社的规划,张雷威提到了自己目前遇到的难题与解决策略。


  米脂县史家坬村是张雷威打算进一步试验的村子。张雷威在村里成立起了专业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村子党员队伍纷纷表态,要积极参与带头入社。


  “新模式下专业养殖场、合作社、农民各有分工。养殖场负责为农户定期检疫和传授先进的喂养方式,成品牛羊由厂家统一回购;合作社负责监督指导村民按标准科学喂养,联系厂家运输销售结算等;农民变成工人在合作社打工,成为专业的畜牧业产业工人。”张雷威信心满满的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规划。新模式既妥善解决了农村畜牧业难以标准化,难以扩大规模的弊端,另外合作社也解决了农村就业问题。


  “我们村发展养殖业已经脱贫,但是农户散养,难以扩大规模,而且销售环节经常被压价。大家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这是一件大好事。”村民冯友飞向记者表示。


  如今,在张雷威的引领之下,根据自身农业特色产业,当地农村已成立养殖、香菇、红枣等十几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专业经营,统一销售的模式,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实惠,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电力报

标签:精准扶贫,张雷威,农村产业化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