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文稿飞越话变迁

作者:程耿  2019-05-26

  岁月荏苒,流年在指尖匆匆滑落。从事农电工作转眼间己有34个春秋了。自加入这个队伍以来,我始终站在基层一线传递企业正能量,坚持为各大媒体写稿投稿。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写稿投稿,其过程从邮寄、电话、传真到使用电子邮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我在本村从事农电工作,当时农电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供电公司的员工们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奋战在“三农”各个战场,一幅幅战天斗地、令人感动人心的画卷让我怦然心动,触发了我从事新闻写作的灵感。


  回想当初写稿投稿那些日子,如同吃了一颗怪味豆——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那时,白天我同师傅们抬电杆、架电线、收电费,搞服务。晚上则拿起笔来写新闻稿,为了将白天的所见所闻及时写出来,自己往往是写了抄,抄了再修改,一稿十改再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虽说投的稿件大多石沉大海,但我写稿的热情一直没减,并一直坚持着。


  细想起来,写稿是费心的,也是遭罪的。有时为了赶写一篇有价值、有分量的消息,或者新闻通讯,自己往往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时常忘了时间,直到自己的肚子咕咕乱叫。特别是到了冬夏季,更是遭罪。夏季不仅要遭受热浪的洗礼和煎熬,而且还要遭受最令人讨厌的蚊虫的叮咬;冬季还要遭受寒冷的侵袭。有时一篇写好的新闻稿件完成后,直累得自己眼花缭乱,腰酸背疼,甚至抬不起胳膊来。稿子写好后,为了新闻的时效性,就要急着发出去,第二天一大早翻山越岭马不停蹄奔赴乡邮政所,然后将新闻稿装入信封、贴上邮票投入绿色的邮箱。


  由于投递速度较慢,许多新闻失去了时效,变成了“旧闻”,因而采用率不高。那时我们家乡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电灯,晚上在十分昏暗的小煤油灯下写,几个小时下来,眼瞅得生疼,鼻孔熏得发黑。没有电扇、空调、夏夜,我点亮煤油灯,打着赤膊提一桶冷水,将双脚泡入水内,伏到桌上写起稿来,进入一个旁若无人的世界,往往等到上床睡觉时才发现腿肚子己被任蚊虫叮咬得百孔千疮;冬天,我备一个烘盘放到桌下,一边取暖一边写作,因柴火灰无后劲,不到两个小时,炉子冷了,我的双手被冻得通红。由于长期使用圆珠笔用力抄写,我执笔的拇指和中指,隆起厚厚的肉茧。那时,一般根本买不起白纸,更别说稿纸了,只好到处找供电用过的旧帐本,用写过字的纸的反面写。用钢笔在纸上写,写了改,改了写,最麻烦的是稿件的誊写。誊写必需把定稿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誊写一遍,如果发现有错别字和需要修改的地方,还得重新“爬一次格子”。没有复写纸,写好稿后就一遍一遍地誊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子、电讯事业蓬勃发展,九十年代初,《湖北电力报》己开通了传真机投稿业务。当时,湖北电力报在头版开辟了“现场新闻”专栏,要求广大基层通讯员及时快速地提供当地发生的鲜活新闻,由于,当时我擅长撰写小故事,因而稿件颇受编辑老师的青睐。


  记得2000年6月23日,当天,我写出了《雨中解难》一篇不足300字的新闻小故事,通过电话转接到《中国电力报》编辑部,等了一个半小时,电话才接通,我十分兴奋,说起话来黄梅地方腔很浓,编辑接过电话听了半天,还弄不清怎么回事,好在当时负责电话接转的阿姨可以说普通话,通过她给编辑解释,才把我的土话听明白。这样,又花去近半个小时,才将稿子一字一句传到报社,弄得我满头大汗。25日,这份稿子终于登上了中国电力报。那时,传真机成了我工作中的必需品。我也告别了圆珠笔和复写纸。传真机的使用让发稿速度快了不少,发稿不再用写信封、贴邮票了。


  2006年,在我调到县城后,自己也拥有了电脑。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横空出世,给我们的投稿工作提供了更大便利。投稿也选用了新的方式,早几年发稿用传真机时,那时感到很及时、很满意。然而,“迭代更新”倒显露了使用传真机发稿的许多弊端,因为传真机收到的稿件还要交打字员打印,挺麻烦,加上有时发传真给新闻单位,因对方没人接电话、电话占线或没纸,经常“卡壳”,有时与编辑联系不上,稿子传过去也白传,我尝到了稿子没传到影响发表的滋味。现在好了,只要知道对方的“邮箱”,“QQ”将“鼠标”轻轻一点,稿子就“飞”到了对方的电脑里,十分神奇,对方也不用打印,就可在电脑屏幕上修改、编排,方便极了。我经常是昨天将稿子传过去,今天的报纸就登了出来,让我投稿的兴趣倍增。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整体推进,国内互联网得到了大力普及,特别是4G业务的全面商用,对于我们这基层笔杆子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公司内部邮箱、企讯、外网微博、微信的兴起和应用以及功能的拓展,加之微信电脑版、电子文件传输功能的启用,借助随身携带的手机,依托驻地记者微信群,使我与记者沟通、给记者投送稿件更加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使得稿件投递“立竿见影”,更加便捷高效,涉及我们供电的的新闻时效大大提高。


  回想起自己过去写稿投稿的的经历,无不反映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信件—传真—电子邮件—微信,虽然稿件投送方式不同,但都完成着同一个任务,那就是投稿。稿件投递方式的变迁,只是人们生活中万千变化中的一个,环顾四周,回望往昔,改革开以来,供电企业变迁的又何止投稿,从变电站有人值班到无人值守;从现场抄表到智能化集抄;从人工收费到电子化缴费……我们的工作、我们生活,我们的国家……,又何曾不是在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黄梅供电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