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不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专利”

作者:黄立歌  2016-11-24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同事、邻居批评成绩不好的孩子说“整天读书有什么用,不如去摆地摊。”这话真让人深思,好象读书这个词是学生的“专利”,因为“读书”与“升学”、“就业”、“前程”等等目标牵扯在一起而多了一层功利的含义,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便是如果没有特定需求,许多人就不再读书了,而是热衷于如何赚钱啦。事实上,对知识的渴求几乎是人类的本能,读书本就应该像呼吸、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写进了“全民阅读”的内容。一时间,读书重新成为时尚,全国各地相继举行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的概念,正是阅读本质的一种回归,如何树立全民阅读的风气也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焦点。


  我曾经在《意林》杂志里看到了一篇短文《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为我们讲述了作者眼中美国人的读书习惯。作者在文中提到,美国人家里一般不设书房,随时随地都是读书的好时机和好地点。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一位美国青年人,靠在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只有一脚着地,一本书读了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书读完以后才走开。


  我们并不能因为作者一人的所见所闻就轻易下结论说美国人的读书习惯比中国人好,但文中描绘的场景,却是我心目中全民阅读概念的一个缩影。要到达这种境界,光是举办活动恐怕还不够,关键还是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齐心协力创造一个公平、开放、不设任何障碍的阅读环境。提到公平开放的环境,大家可能知道杭州图书馆十余年来对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在内的所有读者免费开放的故事。该馆馆长一句“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离开。”虽是经记者提炼升华后的表述,但事后杭州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其原话“你可以选择换个区域”的解释——“我们同样没有权力要求有意见的读者离开。”更是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阅读是每个人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应该因为身份、地位以及个人行为等差异受到任何影响。


  身份自然不是阅读的障碍,而阅读更不应受到地点和环境的影响。古人讲读书有三上:床上、厕上、马上,换做现在大概就是床上、厕上、车上,细思量也有一种无处不是读书好地点的意味。


  据说几年前北京一家主流媒体针对地铁里读书做了一次调查,一位接受调查者调侃道:“我现在身处北京现下最拥挤的10号线上,已经练成了用脸翻书的技巧。”看来,真正想读书的人,处在什么环境都不是问题。


  我个人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在有读书需求的时候,都能够无所顾忌地拿出一本书不受干扰地阅读,那么我们就离全民读书不远了。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万载电力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