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北京知青在陕北

作者:胡兴平 邱罗莹  2009-10-12

北京知青在陕北

—北京知青、电力职工张世成扎根革命老区电力建设记事

庆祝建国60华诞是全国人民的大喜事,对于北京知青、陕西省电力公司铜川供电局职工张世诚来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个出生在北京的共和国同龄人,从1968年下乡插队到延安,已经在这块红色圣地为电力事业奋斗了整整42年。他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山区电力事业的发展建设,今年他整整60岁将光荣退休。

国庆前夕,在革命老区延安南端的宜君县(1983年12月划归铜川市),受县委县政府委托,县委常委侯海、县总工会主席张莹轩一行,来到宜君电力局亲切慰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原国家能源部劳动模范张世诚。握着滚烫的双手,聆听热情鼓励的话语,回顾大半生扎根革命老区电力事业的工作历程,张世诚情难自抑,激动地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

北京娃下乡插队到宜君

1949年8月30日,张世成出生在北京市崇文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红色歌曲长大,由于学校就在天安门附近,张世成与同学们经常手捧鲜花,在天安门广场与国家领导人一起迎送外宾。1969年元月,毕业于北京11中的张世成和4000多名北京知青一起,搭坐“知青专列”抵达铜川,再换乘大卡车到宜君县城。当年与张世成一起插队宜君的北京知青、现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塬上的雪——我在宜君上山下乡生活回眸》中回忆:“北上的汽车挂着防滑链,在冰雪中艰难地爬了一整天才到达宜君县城,这是当时延安地区最南端的一个县。通往各公社的道路均被大雪封死,县城又不能久留,于是我们背着行李在雪中上路了。”“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满山遍野的麦田。单产只有十几斤,有时还收不回种子。严重的地方病威胁着乡民的健康……这里没电、没煤、没水,任何一种农副产品加工,如磨面、榨油,都得靠人力。每年冬天要到沟里打柴,以备一年之需。别的还好说,没水这一条最要命,雨季来了,赶忙修好了旱窖,蓄住雨水,全村人一年就靠它维寄生命……”

在宜君县偏桥乡惠家塬村,张世成开始了他的新生活,10名知青在乡亲们临时腾出的两孔窑洞中安营扎寨。下地干活、生火做饭、烧土炕这些生活琐事成了他们的难题,开始村里每天安排一名妇女给他们做饭。十多天后,就由他们自己干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偏僻山区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等条件都很落后,记得有一次他们的面粉没了,但村里的石磨跟前早就排了六七户人家,一头驴拉着磨慢悠悠地转圈。知青们干了一晌的体力活,到了饭时早就饥肠饥肠辘辘,可没有面拿什么做饭?大伙儿一商量,竟将麦粒下锅煮了吃。至今,张世成还能想起那锅泡得胀胀的麦粒闷饭。

一次从北京探家回来走到铜川,一天一趟的班车早发走了,其实就是赶上也根本买不上紧俏的车票。大伙一商量干脆步行,他们走到天黑半道上寻了个公路道班借宿,第二天才赶回宜君。想起那时候贫穷而艰苦的生活条件,真不知道是咋熬过来的。

扎根大山深处建电网

1970年8月,到处都在大搞“五小”(小水电、小钢铁、小煤矿、小化肥等),张世成被乡亲们推荐到县里组建的跃进铁厂。在这里,遇到了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北京96中下乡女知青张秀玲,后来两人喜结连理。1974年,又被抽调到宜君35KV线路指挥部,解决山区通电问题。从此,张世成夫妇与电结缘,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山区的电力建设。他先后担任宜君县偏桥变电站、五里镇供变电站站长,宜君电力局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宜君电力局副局长等职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舞台。

1977年,正当张世成夫妇一心扑在工作时,知青大返城的浪潮一夜袭来。身为北京皮件二厂厂长的父亲,心急火燎地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儿子,雪片般的“挂号”催促他们返城,紧接着商调函开来了,家庭困难证明寄来了,而且返京单位也联系妥当……

眼瞅着北京知青一个个“胜利大返京”,张世成夫妇再也坐不住了,妻子天天催着赶快向组织申请。张世成是长子,他多想尽快返京为瘫痪在床的母亲尽一份孝心啊。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山区群众盼电的急切心情,立杆、架线、基建……多少事情等着自己去干啊!张世成陷入极端矛盾中,彻夜难眠。记得刚来宜君插队时,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里不通电。多少个漆黑的夜晚,陪伴村民的一盏盏昏暗小油灯;村里磨面的石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拉磨的毛驴转得人头昏。第一次回京探亲,在北京车站不知不觉地站在电灯下,仰视着明亮的电灯泪流满面,而此时此刻的他多么深切地感受到,没有电的日子是多么艰难和苦涩啊,他想等山区乡亲用上电再考虑返京的事。 

事隔不久机会又来了,凡是在延安老区插队的知青,只要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就可申请病返。这时只要他到县医院找个熟人弄一份证明,就可顺利过“关”。谁知当妻子动员他找“关系”时,性格耿直的张世成竟冲着妻子嚷:“我身体这样结实,怎能去骗人呢?”一句话把妻子硬是噎了回去,难得的机遇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1979年,张世成调到距县城26公里的五里镇供变电站工作,这里三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张世成却在这里干得非常起劲,周围乡镇的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这里全家人的日子就像门前的清清小河,悠长悠长地流向远方。到了1982年,父亲又来信告知,已在京郊联系好了一个单位,而且全家都可调进去,这可是一次返城的好机会啊。这一夜夫妻俩都没能合眼,他们商量定了天一亮就找单位领导。天刚蒙蒙亮张世成就从床上爬起来,当他抬头看到远处山凹里一闪一闪的灯光,看着那一根根向山村延伸的电线,又一次犹豫了。在去局里的路上,面对领导和同事们充满信赖的目光,他怎么也难以启齿:“我想走啊……”

坚持就是命运的强者

宜君是一个不足7万人的山区小县,当年仅北京知青就有4000多人,这一切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去了,张世成不由得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连性格开朗的妻子笑声和话语都少了。这里无法和首都北京相比,除了望不断的连绵群山,冒着袅袅炊烟的寂静小镇,还有什么呢?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女儿出生了想给她选好一点的婴儿用品都没有。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儿子两岁多就被送到爷爷身边,乖巧可爱的女儿直到小学一年级才被送回北京,山区的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前程不能耽误啊。幼女打电话时问:爸爸,你和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张世成夫妇无言以对,心如刀绞。

为了钟情于革命老区的电力事业,他上不能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报答养育之恩,还要连累他们为自己抚育儿女;下不能为孩子营造家庭的温馨,却过早地让他们承受离别之苦,张世成内心的愧疚挥之不去。每当想起前些年回京探亲过年,要和妻子动身返回宜君的那天,小女儿中午放学都不敢回家吃饭的情景,他的眼眶里总是涌动着泪光。

张世成一心扑在工作上,热爱山区电力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山里人和电力局领导看在眼里暗暗称赞。从1982年起,张世成陆续被评为铜川供电局模范共产党员、西北电管局优秀共产党员、国家能源部劳动模范等;1990年元月,铜川供电局发出了“关于开展向张世成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在全局大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199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张世成全国优秀政治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他的事迹曾被《铜川日报》《陕西日报》《中国电力报》等媒体专题报道。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耀眼的光环,张世成完全可以在他人生的辉煌时刻急流勇退,回到他日夜思念的亲人身边。或者籍此机会调到条件好一点的铜川市里也行啊,铜川供电局领导也曾多次找他解决实际困难,却都被婉言谢绝。

宜君的山水宜君的人

许多年过去了,张世成已经割舍不了宜君的山水宜君的人,为了点亮宜君的山山水水,让宜君老百姓早日过上好日子,他真是把自己豁出去了。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和祖国的各行各业都加快了发展步伐,宜君县各个村组的通电任务非常繁重。宜君电力局老职工白小平深情讲述:老张当时是农电总站站长,在通电最繁忙的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往施工现场跑,风吹日晒,加班熬眼,工程还没有竣工大家见到他时又黑又瘦都不认识了。五里镇的老农粟易生想安装一台磨面机,他就和粟老汉一起盘算怎样快当又省钱,直到粟老汉的磨面机转起来才离开。在张世成的热心服务下,这一带的群众办起了各种小作坊,结束了多年来乡亲们吃粮靠推磨的历史。

1985年3月的一个凌晨,五里镇地段医院突然打来电话,说有危急病人动手术急需用电。张世成干了一天架线的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摸黑步行几十里山路勘查线路,当排除故障恢复供电时已是黎明时分。医院大夫和患者家属感激地说:多亏你们及时送上电,要不然病人就晚了。正是宜君人的朴实善良有情义,使他全家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至今,张世成全家都难忘70年代在偏桥变电站工作的时候,偏桥粮站站长和妻子非常热情厚道,看老张夫妇是北京知青孩子又小,经常来家里帮着照顾孩子送生活用品。有一次,站长的妻子的腿摔坏在家里躺了几天,后来不放心老张家里的生活和孩子,硬是杵着拐棍来家里看有什么事儿没有。去年老张还专门让老伴去河南安阳看望她,老太太都80多岁了哭着不让走,简直比亲人还亲让人记一辈子。` 

这些年来,革命老区与北京的各方面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宜君的通讯、交通条件和城乡电网都有了极大改善,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电磨等进入寻常人家,乡亲们的文化和物质生活也富裕多了,其中也渗透着张世成几十年的心血和追求。今年,张世成在宜君渡过了他60岁的生日,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注定要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与共和国一起经历成长中的痛苦和快乐。他感到欣慰的是孩子都很有出息:儿子张义辉,现是北京一家仪表公司长驻上海分公司的经理,女儿张莉现在中国社科院工作,老伴于2001年退休返京,购了新房安度晚年。在绵延起伏的宜君山梁上,张世成守望着陕北高原的电力事业,为其所深爱的宜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漫长的岁月里,他失去又得到并构成了追求中的人生。当一切都释然的时候,曾经的故事也变得风淡云轻,唯有生命的价值和对祖国真诚地祝福:共和国,您好!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电力职工故事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