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于洋和他的无人机飞行大队(图文)

——记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

作者:那忠郁 张伯宗/文 严立博/摄  2018-08-27

23291283729868840.jpg

  “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132米跨松花江塔无人机训练培训

54191283729868887.jpg

  于洋(左)和组员在检查无人机


  8月17日,伴随轻微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缓缓贴向高压线。几天前的暴雨,导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持续高水位。为确保电网安全度汛,哈尔滨供电公司出动无人机配合线路巡视人员,对跨江的4座132米高、2座90米高的220千伏跨江输电铁塔进行巡检。通过排查,他们发现一般隐患4处,树障2处,未发现洪水危及杆塔的风险。


  执行本次输电无人机巡线的就是哈尔滨供电公司“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于洋,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一名普通的巡维班长。因为对输电工作的热爱,他在2015年带领班组的5名成员成立了“无人机航模兴趣小组”。经过3年的学习实践、不断摸索,目前他和班组15名骨干力量组成的“飞行大队”,已经累计巡视编组出勤330人次,飞行620余架次,里程320千米,成为输电运检专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巡线无人机 从热爱起航


  梦想源于热爱。多年的输电运检工作,让于洋深知输电工人的辛苦与危险。那些地处偏僻高远、人力巡视难以发现的隐患,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十多年前,于洋就自费尝试过用航模巡线,可当时航模成像技术达不到基本巡线要求,让他的飞行巡检愿望无果而终。2015年他重燃梦想,自学考取了黑龙江省航模协会教练员资格。于洋创建输电巡检“飞行大队”的愿望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哈尔滨供电公司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应用方面给予了他们极大支持,使于洋和队员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输电无人机”的训练和项目研发工作中。


  万事开头难。于洋班组里的最初的5位“飞行员”没有任何无人机操作经验,都是“零基础”,要从头学起。在一次实操课上,于洋结合自己编写的“无人机输电应用理论教程”,带学员到户外实际讲解并操作。一名“飞行员”因航线规划不细心,飞机坠地。于洋捧起损坏的飞机,只问了大家一句话:“如果在输电线路上坠机炸机崩断导线,造成事故怎么办?!”从此这个问题成了队员们谨记的“军规”,无论训练还是巡维,都不敢懈怠。


  在于洋的严格要求下,队员们在繁重的输电运检工作之余进行飞行技术练习。夏季,他们顶着烈日,克服晒伤、中暑的风险;冬季为操作手感精确,他们不戴手套手指被冻肿。不到两年时间,他们完成了105个课时的学习训练,可以熟练应用无人机完成电力设施巡视、电力工程验收、突发电力事故影像素材保留、电力基础设施外力点破坏航拍取证、定期巡视跨江百米塔特巡等任务。


  鹰眼消缺 抢险加速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是大家公认的艰苦专业。线路多在野外,大山、江河之间,电压等级高、危险性大,为找一个故障点,运检员常要走上几千米。汛期时洪水区域的线路巡视和紧急故障抢修更是惊险。“飞行大队”一成立,就成为巡维人员的“鹰眼”、故障抢修的“加速器”。


  今年1月26日,66千伏东树线出现火警。现场过火面积大、温度高,抢修勘察人员无法抵近火灾现场。“飞行大队”接到任务后立刻选出4名队员赶赴现场。虽然做了充分的预判,但他们一到现场还是被难住了——线路下火焰猛烈,滚滚浓烟熏着输电塔,无人机自动系统失效。“飞行大队”队员凭着过硬的飞行技巧和对电塔的熟悉,出动5架次无人机。飞手与云台手默契配合躲避导线寻找拍摄角度,十几分钟内拍回了150多张现场照片。抢修人员拿到照片判别图像后迅速制订抢修计划,快速完成了抢修任务。这次极具挑战又圆满完成的飞行任务,让“飞行大队”成员们更加充满信心。


  今年夏季,暴雨天气频发,哈尔滨供电公司加大了防汛特巡力度。66千伏利呼线等7条跨河线路处在水面宽、水流湍急、杂草茂盛区域,巡线船只无法靠近,人员无法到达杆塔,给防汛特巡带来极大困难。自7月10日开始,“飞行大队”分成两组共6名成员开展巡视。通过“地空”双向互通技术,巡视人员在地面对所巡线路360度全方位拍摄和录制视频,使输电线路风险点、杆塔周围的汛情一目了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缺陷处理隐患。


  “飞行大队”不仅有“侦察机”,还有“战斗机”。输电线总会被编织袋、风筝等异物“眷顾”,以前检修人员处理此类故障难度大、耗时长,也不容易处理彻底,严重时必须停电上塔处理,对线路可靠供电影响相当大。经过一年多的大量试验和改进,于洋带领队员研发出喷火无人机来消除异物。飞手精准控制喷火点位置、油量和喷火时间,将火焰最高温度控制在350摄氏度左右,安全消除可燃异物。这架“战斗机”的应用让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线路清障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飞行大队” 攻关先锋


  经过3年的成长和壮大,“飞行大队”升级为“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黑龙江省航空运动协会会员机构。工作室的15名成员全是中国航协会员,3人有国家电网公司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培训考试中心教官证书,2人有民用无人机驾驶机长合格证,1人执有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执照及黑龙江省航空优秀裁判员资质。


  求索的路上只有起点。哈尔滨输电网地处高纬度,如何在极寒天气中应用无人机,是于洋经常要琢磨的课题。在冬天室外,零下24摄氏度的气温下,他找来不同型号的绝缘子淋水冰冻,用不同时间、压力、饱和度的乙酸钾溶液喷射覆冰试件,记录融冰数据。数据化配比溶液后灌注喷射器,用飞行喷射尝试解决高寒地区输电设备覆冰问题。今年年初,于洋团队结合北方供电工作经验,编写了高纬度输电多旋翼无人机巡检手册和国家电网公司高纬度无人机作业规程,成为公司极寒天气驾驶巡线无人机的“必修课”。


  现在“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加了条新“军规”,是“科技创新,服务电力”。今年5月,于洋工作室联合着名院校研发了“输电线路缺陷智能识别系统”,采集设备热成像照片,形成输电设备数据库,可预判设备内部隐患。“一架无人机,一个人指挥,一键启动,智能分析后故障缺陷一目了然,这是我的梦想!”于洋对未来充满憧憬。


  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来源:国家电网报

28.3K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委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综合楼 电话:010-81290870 
北京通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ICP证060545号 京ICP备20230051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629号

select 1;